4月20-22日,202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成功召开。本届活动聚焦“‘十五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共同主持“学科建设与‘十五五’旅游业发展”平行论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陶犁、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郭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左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厉新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殷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白凯、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懿就旅游学科建设与“十五五”旅游业发展的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主要对话实录如下。
唐晓云:我们这一组平行论坛的主题是“学科建设与‘十五五’旅游业发展”,重点就未来五年旅游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新形势下旅游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由张凌云教授和我共同召集,张老师是我们的主持人,我负责协助张老师和各位老师做好组织工作。各位老师都是从事旅游教育多年的杰出代表,对学科建设有深刻理解,大家讲真话、讲实话。我们的时间是2个小时,下面我就把主持交给张老师。
张凌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旅游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尤其是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促进下。但在旅游建设方面,理论明显滞后,院校培养也相对滞后,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需要大量融合的人才,另一方面院校学生毕业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在“十五五”背景下探讨学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郭强:学科建设应与产业紧密结合。科研方向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问题,注重非论文式成果表现形式,推动学生深入产业实践,如博士生到乡村做“博士村长”项目。评价体系要改革,注重团队作战成果的切割与分配,使旅游学科落地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例如海南大学曾做天然橡胶项目,解决国家战略物资问题,这对我们有启发。旅游重大项目、成果需要用团队形式做出,这对学科建设、国家评价、学生就业都有帮助。
厉新建:学科建设一是提高学科地位,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提升旅游资源分配;二是夯实学科地位,加强学术研究,解决旅游实践新的诉求,构建旅游研究学术系统。旅游学科是应用性学科,要加强理论重构,关注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性、思想性,避免数据与工具至上,使研究成果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倡导学术反思氛围,深化概念体系研究。如旅游闲暇时间问题,技术背景下闲暇时间碎片化,但学术研究未深入探讨,这说明我们对旅游基础概念的深化思考不够。
杨懿:旅游管理专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专业被撤销、兼并,调剂增多等。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与专业利好政策不同,旅游产业不一定要旅游管理专业人员。旅游专业要自救,契合行业需求,如与数统学院合作开设旅游大数据专业。同时,要摆脱大类招生的束缚,统一战线,不搞特殊化,从消费视角切入研究旅游问题,契合国家战略。旅游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文旅部也淡化旅游收入概念,转而强调旅游消费,这是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
白凯:旅游教育应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学生度过有意义的大学时光。中国旅游教育历经四十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十五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是战略转型机遇期,要推动旅游教育“走出去”和“请进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国文化和经验。例如摩洛哥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中国旅游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同时,旅游学科需与时俱进,进行范式转变,拥抱新技术、新挑战。旅游教育的开放式系统最健康,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让旅游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
谷慧敏:要增强对旅游学科的信心,目前的变革是旅游学科从超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必然过程。旅游业在促消费、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学科有为才有位。未来学科建设要进行再定位,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转变。旅游知识体系要重构,专业体系也要重构,关注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审美力等。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考虑不考数学,以适应旅游学科培养规律。同时,要以变革的心态拥抱新时代,创造旅游学科新的辉煌。
陶犁:旅游学科是交叉应用学科,内在发展逻辑是现象驱动、理论构建、实践反馈和学科迭代。“十五五”时期是科技浪潮、内需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学科要呼应形势要求。目前旅游教育与产业发展存在错配,要从知识生产、方法创新、专业体系重构、建制化制度突破等方面进行变革。例如,旅游学科要顺应产业变化,增加支柱产业研究内容,拓展细分研究领域,如银发旅游、低空旅游、元宇宙旅游等。同时,教学方法要跟上科技发展,增加技术驱动研究范式,如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数据孪生技术等。
左冰:中国旅游业已到战略转折期,急需国家层面进行长期战略研究。旅游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成为宣传队、播种机。旅游生产服务逻辑、消费人群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十五五”期间,要推动解说革命,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文素养,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服务需求。例如,政府文旅补贴政策需要调整,对处于转型期的上市企业给予更多支持。文旅产业基金投资要避免马太效应,平衡区域发展。同时,要关注入境旅游者和00后游客的知识学习动机,推动博物馆、景区解说革命,以旅彰文。
李享: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教材建设和对教师编写教材的评价,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赋能教材。同时,家长要培养孩子热爱旅游,不要过度干预孩子专业选择,让孩子从小培养对旅游的兴趣。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文化周、开放周等活动,与家长沟通,促进亲子游,培养孩子对旅游的热爱。
殷平: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因大类招生受到冲击,但仍在坚持招生。旅游管理学科式微,但我们要积极寻求生存空间。在学术研究上,要回归旅游本质,向母体理论寻找支持,同时开放旅游场景,不强调产业和学科特殊性。例如,研究00后学生价值观变化,他们追求自由但不愿自立,这影响旅游消费行为。教学上可以建立教学共同体,共享教学资源,北京交通大学欢迎各兄弟院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