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人心思动的日子。有钱的,可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没钱的,也想着走出简室陋宅,到田间地头去感受十里春风不如你的滋味,拉着细细长长的线去把风筝放到蓝天白云的边上,去户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撒欢儿成长,可劲地享受自由而幸福的生活。就算总是劲劲的孔老夫子,听到曾皙的人生理想也是不由自主地点赞到,“吾与点也”。我们来看看这位曾姓弟子都说了些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你看,大人小孩一起到河里游游泳,再换上新衣服到岸边跳跳舞,唱唱歌。在这个大好春光里,你咋不上天呢!如果夫子穿越到今天,看到中华户外网搞的这些成千上万人参与的休闲活动,我想他也会说“吾与海峰也”。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无论日子的是苦还是甜,总是很多迎风绽放的日子,总有一些可劲撒欢儿的时光会铭记到光阴的故事里,老了的时候一起登上那最美的山巅,昭示着彼此的安然。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代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剧,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似乎变得不会玩,不愿意玩,也没有什么地方可 以玩了。直到有一天,我在中华户外网南京总部的墙壁上看到一组山地帐篷节的实景照片,才猛然觉得儿时的记忆和现实的理想复活了:那些年轻人主导的户外休闲和即兴娱乐的活动是如此地令人向往,以至于让我这个长期在书斋中自我修炼的学者,油然而生放下书本,和他们一起去天地间撒欢儿的念想。理想终归是理想,就算自己一时半会儿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体制内的角色还是会把我拉回到学者的理性体系中来,开始思考“如果撒欢儿是民众的生活权利,那么谁来保障,又如何来保障这些既古代又时尚,且已经融入到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幸福权利”,诸如之类的理论命题。人生而自由,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事实上,在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各项指标中,可以也应当包括国民大众自由选择户外休闲的权利。
行政之外,市场主体和社会活力的释放
如果撒欢儿是包含在民众生活方式中的正常权利,那么就有一个谁来保障和满足这个权利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国家,想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然后领导批示、开发展大会,再层层动员、培育、试点和推广,总之是在行政主体系统内下足功夫。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些驾轻就熟的套路对于涉及国家战略,资源依托型的大项目布局和系统开发是有效的。而对于那些涉及民生,特别是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驱动,市场导向型、分散供给的项目,效果往往局限在凝聚社会共识,动员行政系统内的资源,建立样本和试点方面。特别是很难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也很难培育具有市场活力的旅游休闲企业。在社会资源的自组织力量和商业资本推动的市场主体稳步发育,健康成长的今天,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呢?就是放手发动社会资源的自组织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活力,让市场主体和商业力量在关乎民生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身处一个高度组织化,特别是习惯于自上而下动员的国度,针对户外休闲的新需求,猛地提出“权利”、“自组织”、“市场”、“商业”等概念,可能会有所不适应。包括一些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的投资者和运营商,也会常来问我还有什么可资利用的政策红利。每逢此时,我都会用数据告诉他们,每年40多亿的国内旅游人次,4万多亿的旅游消费就是我们最大的市场红利和战略机遇。根据《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4-2015》,城镇居民在工作日的休闲时间只有2.61小时,农村居民在农忙季节的日均休闲时间为3.05小时;在周末和农闲季节,城乡居民的日均休闲时间分别为4.87和4.16小时。上述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与上个调查周期(2013年)相比,也有明显下降。令人不安的是,就是这些有限的休闲时间也是要用于看电视等居家活动。数据表明,只有不到30%的农村居民休闲活动是在户外空间进行的,这意味着国民休闲参与程度和休闲质量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更意味着户外休闲产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当且仅当某项需求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消费需求,当且仅当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商业力量加以满足的时候,它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才可能成为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
户外休闲,边界开放的产业体系
在这个产业边界开放的时代,包括中华户外网在内,一大批由国民休闲需求推动的创业项目已经很难被旅游、体育、影视、广告、文化、教育等传统的国民经济相关产业所定义。由其构成要素上,户外活动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却又无法被其中任何一个产业边界所固化和约束。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有时会让经营者不由自主地陷入市场主体身份不明的焦虑之中。如果他们总是着眼于过去的历史的既有规则的话,哪怕行政管制者都在以开明的心态和宽容的政策对待新生事物,他们也仍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戴着传统的“纸枷锁”,而小心翼翼,而东张西望,而举步不前。然而对于那些以打破既有规则的创新为己任的年轻一代企业家来说,这种不确定恰恰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最为难得的战略机遇。相对于既定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商业模式,战略机遇则是发现或培育全新的消费需求,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典型的商业案例就是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有效证实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学经典理论。事实上,那些引领风气和开创时代的企业家从来都是新型商业的定义者,甚至是既有规则的破坏者,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是对这个群体的真实写照。只要是靠着我们的才情为民众生活品质提升而努力,只要体现了小康社会中国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大的方向,只要资本认可你,技术支撑你,海峰同志,你就先不要着急自我定位于什么领域的企业,等将来回顾这些年走过的历程,再对我们的商业价值和时代意义做历史评定吧。
国民的、大众的、共享的户外休闲新时代
在这个社会资源共享的时代,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资产固然可以用来共享,个人更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实物资产、技术、服务甚至是自己的消费经验,通过商业交易而为更多的人群所共享。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向资源存量要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既有和新生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户外休闲市场的培育和相关业态的成长则为全球共享经济的扩展与演化提供了源于本土的诠释样本。从需求侧来看,无论传统的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帐篷休闲、冬泳,时尚的房车旅行,游戏性质的撕名牌、彩色跑,还有带有亚文化色彩“光猪跑”,等等,每一个能够成为现象级的户外休闲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文化演艺活动,几乎都是由人民群众自发性需求所推动的。这种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消费新需求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天然地具有市场属性和商业气质,总在千方百计地寻找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尚未开发成景区的山地,没有收费的公园,城市的公共道路,乡村的打谷场……一切可以能够容纳人们户外休闲的空间都可以变成撒欢儿的场所;数量日益增长的俱乐部会组织人们到户外、到城外、到区域外旅行,文化创意公司会带来层出不穷的点子,以至于“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会成为网络流行语,旅游目的营销组织和管理机构为了提升知名度并快速拉升人气,愿意为相关活动买单…….一切能够支撑人们户外休闲活动的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和商业机构都被动员起来了。
在这个服务国民的、大众的、共享的户外休闲运动组织行列中,有中华户外网着眼于体育赛事、活动策划和事件营销,线上倡导和发起、线下组织各俱乐部联合运作。有依托运动休闲服装的制造和销售网络,加上旅行社门店推广的探路者。有依托专业研究机构和意见领袖,致力于“汽车+旅游+时尚+文创+众筹”跨界运作的爱驾传媒。更有数以万计的汽车、徒步、马拉松、铁人三项、垂钓、木工、无线电定向、探险、Cosplay等户外俱乐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机关干部、企业白领、技术工人或者是青年学生,可能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或者少年,可能中产或者工薪阶层,只是因为对于户外休闲和和生活品质的共同追求而走到一起,自发成立了一个又一个以“**户外”为标签的俱乐部组织。其成员广泛地活跃于QQ群、微信群、8264平台,在组织线下活动时,多数时候实行的消费合作社似的AA制,也有一部分会预先收取参加活动的费用,或者接受户外休闲装备制造商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赞助,通过与旅行社的合作让俱乐部染上商业盈利机构的色彩。无论是否以获得利润为导向,无论是转向工商和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进行正规化运作,还是继续保持民间,甚至是半地下的自组织状态,全国各地上万家俱乐部,数百万成员都已经成为户外休闲运动的理念倡导者、实践先行者和市场创新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法治、行政和社会管理多个方面充分保证这些户外俱乐部的自发组织和自由运作的内在属性,就是从根本上保护老百姓到户外撒欢儿的权利。
值此花开草长的三月,户外休闲的春天来了,国民休闲领域创业创新的春天也来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撒欢儿吧。
作者: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