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谢春山 | 性 别 | 男 |
单 位 | 辽宁师范大学 | 职 务 | 副院长 |
职 称 | 教 授 | 出生年月 | 1966.2.12 |
籍 贯 | 辽宁绥中 | 民 族 | 满 族 |
研究方向及领域 |
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开发 |
||
个人简历(学习、工作简历) |
01 1982.9—1985.7 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任团支部书记。 |
||
02 1985.9—1989.7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曾任班长。 |
|||
03 1989.8—1996.7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曾任辅导员、系团委书记。 |
|||
04 1996.7—2003.11 辽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工作,任副院长、副教授。 |
|||
05 2003.11—2007.7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工作,任副院长、副教授。 |
|||
06 2007.7—至今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工作,任副院长、教授。 |
|||
主要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
||
旅游文化研究: |
|||
01《旅游文化—大连建成中国旅游名城的深厚底蕴》,8000字, |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4. |
|||
02《试论中国旅游景观成名的文化因素》,8000字,《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4. |
|||
03《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 8000 |
|||
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人大报刊复印资 |
|||
料《旅游管理》2001.5 全文转载.) |
|||
04 《旅游业竞争力关键培育旅游文化》,1000字,《亚太经济时报》,2002.3.6.A02. |
|||
05《历史与旅游的交汇:旅游文化渊源探析》3000字,《光明日 |
|||
报》2007.7.7⑥. |
|||
06《旅游介入文化研究》8000字,《旅游科学》2008.4. |
|||
07《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8000字,《旅游论坛》 2009.1. |
|||
08 《中国旅游文化研究评论》5000字,《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8 |
|||
旅游产业研究: |
|||
01《试论大连旅游资源的开发》,7200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
|||
2001.5. |
|||
02《大连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展望》,5000字,《中国旅游报》, |
|||
2003.3.26.⑦. |
|||
03《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辨析》,8000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
|||
04《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基于产业特征的视角》,8000字, |
|||
《开发研究》,2005.4. |
|||
05《试论新时期旅游产业的特征与功能定位》,9000字,《财经问题研究》,2005.8. |
|||
06《试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8000 |
|||
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 |
|||
游管理》2006.4 全文转载.) |
|||
07《大连旅游研究的述评与展望》10000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2. |
|||
08《对旅游产业集群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8000字,《桂林高等 |
|||
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7.4. |
|||
09《辽宁旅游产业区域整合对策》8000字,《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
2007.4. |
|||
10《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综合测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述评》 |
|||
8000字,《桂林高等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7.6. |
|||
11《认知心理的旅游地品牌培育对策》8000字,《大连民族学院 |
|||
学报》2008.4. |
|||
12《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7500字,《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
|||
13《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对策》8000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
|||
14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程度测量方法评析》8000字,《旅游学刊》2009.10. |
|||
15 《中国旅游规划的特点、问题与对策》7000字,《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8 |
|||
旅游教育研究: |
|||
01《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的述评与展望》8000字,《桂林旅游高等 |
|||
专科学校学报》2008.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8.9 全文转载.) |
|||
02《比较视角下的旅游专业教师培养》5000字,《长春教育学院 |
|||
学报》2008.4. |
|||
科研立项 |
|||
01 2002-2004.12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清代文化与辽宁旅游资源开发 项目编号:01ALS003 结项证书编号:20030025. |
|||
02 2006-2008.12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以大连为例 项目编号:2005228. |
|||
03 2006-2007.8 大连社科联项目-大连发展特色旅游业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06DLSK065 结项证书编号:06065-1. |
|||
04 2006-2007.12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综合测度研究 项目批准号:L06BJL015 结项证书编号:20070165. |
|||
05 2008-2010.12 教育部2007人文社科项目-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程度测量研究 项目批准号:07JD630004. |
|||
06 2008-2009.12 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旅游强省战略的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项目批准号:L08BJY054. |
|||
07 2009.4-6 旅顺口区滨海旅游资源普查(横向课题). |
|||
主要学术著作 |
01《江山留胜迹——中国历代建筑》(专著),115000字,辽海出版社,2001.1. |
||
02《旅游文化论》(专著),277000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 |
|||
03 《趣闻辽宁》(第一作者),286000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1. |
|||
04《旅游文化学》(专著,第二作者),300000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4. |
|||
05《导游基础知识》(第一作者),300000字,旅游教育出版社, |
|||
2008.4. |
|||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 |
01 2002.08 《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一文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
||
02 2006.06 《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基于产业特征的视角》一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证书编号2006-LNL0444. |
|||
03 2007.05 2006年度辽宁省旅游工作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