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学科“信任”理论分析
任国征
摘要: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旅游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成为新的学术议题和现实话题。在旅游学科理论构建中,信任理论尤为重要。正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旅游学科中的“信任不完全性”催生了旅游学科中的“制度”建构的必要性,而旅游学科中“制度”作为防备不确定的“后设”条件自身同时也呈现出“不完全性”特征。因此,旅游学科中信任与权力寻租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有着复杂的演化进路。
关键词: 旅游学科;信任;理论
基于多方主体博弈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汪熠杰,吕宛青
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摘要:为解决非遗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非遗保护缺失问题。本文从与非遗旅游开发相关的三个利益主体入手,构建了“政府机构—非遗开发企业”,“非遗开发企业—非遗传承人”两组博弈模型,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分析了各方主体的策略演化,并用仿真实验对博弈进行了验证。博弈结果表明:在政府机构—非遗开发企业的演化博弈中,政府机构的策略选择对博弈的进行有主导作用,社会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非遗开发企业的策略选择均有影响。在非遗开发企业-非遗传承人的演化博弈中,由于社会舆论力量,非遗开发企业将恒稳定于合理分配策略。而对于非遗传承人而言,其策略选择则主要受社会舆论监督及NGO、政府等组织的经济补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社会舆论力量的强弱对“政府机构—非遗开发企业”,“非遗开发企业—非遗传承人”两组博弈的稳定策略有直接影响。加强社会公众对非遗保护的关注,提升社会舆论对非遗旅游开发的监督、激励,对实现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化博弈;仿真实验
旅游地主客之间的情感凝聚对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研究
伍蕾、陈海蓉
摘要:本文基于情感凝聚理论,构建了旅游地主客之间的情感凝聚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表明:旅游地主客之间的情感凝聚水平不高。究其缘由,行为区隔、空间区隔及互动水平低是主要因素。其中,情感凝聚的欢迎性、情感亲密因素均正向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而居民对游客的认同理解程度并没有作用性。此外,游客所带来的诸如交通堵塞,拥挤和生活成本增加等社区烦忧会对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因而,需要从增加互动,建立信任和情感回报三个方面来提升情感凝聚。
关键词:主客关系、情感凝聚、旅游发展态度
城市旅游需求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
——基于大数据的实证研究
周晓歌 廖迎
摘要: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旅游学术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雾霾现象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也引起了不少学术关注。空气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为全面分析空气质量指数与国内旅游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全国39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网络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反映国内居民需求意向的百度指数显著相关,且受城市是否拥有5A景区特色资源以及滞后效应等控制变量的显著影响。建议我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从数量型增长模式向关注旅游发展环境的内涵式增长、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关键词:旅游需求、雾霾、百度指数、大数据、可持续发展
媒介仪式视域下的荧幕旅游者与荧幕旅游系统
韩磊 王安琦 李艳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对于“荧幕旅游”和“荧幕旅游者”的研究逐步深化,其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媒介仪式一词是描述当今社会媒介传播内容改变生活中行为和观念的现象,荧幕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或多或少因媒介仪式与媒体和旅游吸引物发生互动。基于上述理论,本文建构了媒介仪式视域下的主体论荧幕旅游和客体论荧幕旅游系统,并依照此框架划定了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在此领域内,对主体论和客体论的荧幕旅游者决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认为:传统媒介景观通过媒介仪式赋予了旅游者旅游媒介景观的特征而成为旅游吸引物;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针对主体论的目的地荧幕旅游系统,塑造目的地形象,将对荧幕旅游营销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荧幕旅游;旅游者行为;媒介仪式(media rituals);研究综述;文旅融合
人口负担限制了家庭旅游消费吗?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滕柯、张言庆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人口负担会影响家庭消费,但从微观角度探讨人口负担对家庭旅游消费影响的相关研究鲜见。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使用两部分模型,研究了人口负担对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及其消费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家庭价值观对上述影响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人口负担对家庭旅游决策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参与决策阶段更易受到人口负担的影响;2)家庭价值观削弱了人口负担对家庭出游决策的边际效应,却加强了老年负担对旅游支出决策的边际效应。3)人口负担对家庭旅游决策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城乡异质性。相对而言,乡村地区的少儿负担对旅游决策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出游后的消费水平具有正向影响;4)人口负担、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旅游决策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对待父母方面的家庭价值观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少儿负担比 老年负担比 家庭价值观 家庭旅游消费 两部分模型
旅游目的地抖音营销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抖音在线评论的扎根分析
孙平 邵帅 石佳云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短视频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逐步成为旅游业营销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关于短视频用户行为、旅游营销的研究还较为有限。本文选取短视频的代表产品抖音作为研究对象,从用户角度出发,对用户出游意愿的行程机制进行了研究。收集了抖音旅游账号上用户的相关评论,利用扎根理论这一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对评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得出抖音用户出游意愿的形成模型,并对形成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受到内外部驱动因素影响形成浏览需求,在与抖音发生媒介接触的过程中,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终形成出游意愿。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为提高抖音营销效果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抖音,扎根分析,在线评论,出游意愿
文旅融合背景下自然风光类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研究
——以南太行旅游区为例
杨倩、刘桂兰
摘要:以协同论视角,将自然风光类景区置于由文化、自然景观、服务三个功能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多义复合性开放系统中。在阐述自然景观类景区开发过程中景区功能间相互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自然风光类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南太行旅游区为例,对其中8个代表性景区“文化—自然景观—服务”多功能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风光类景区功能系统之间初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景区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与使用者满意度基本一致;空间维度上不同景区“文化—自然景观—服务”功能耦合协调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自然风光类景区,“文化—自然景观—服务”功能,耦合协调度,南太行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