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料下载
首页
研究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研究团队
学术交流
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资料下载
首页
专题研究
戴斌 | 高铁链接更远的远方,旅游创造更美的生活——央视财经2023年终讲
2024-01-02 字号:[
大
中
小
]
受央视财经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参加《信心在前,链动生机——央视财经年终讲》,发表了题为《高铁链接更远的远方,旅游创造更美的生活》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好,我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今天的主题是产业链,听了前面几位院士的关于芯片、高能宇宙线、液化机械等前沿科技的演讲,作为一名旅游学者,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也对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旅游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旅游权利的实现、生活方式的普及和传统的现代化,离不开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巨大飞跃。高铁让远方的风景不再遥远,让车厢内外变成了诗意的场景,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想照进了现实。
高铁改变了旅游的方式。
绿皮车时代,人们是“慢旅快游”,购票难、上车挤、运行慢。30年前,我从蚌埠坐火车到天津求学,要花一天一夜的时间。当时的旅行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我们想像中的绿皮车旅行,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在软卧车厢时品尝美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在窗外路过的风景中活成了他人眼中的风景。假如我们穿越到上个世纪80年代,来一场真实的铁路旅行,就会发现《人在囧途》不是故事片,而是纪录片。好不容易买了一张无座票上车,车厢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挤满了人,最好站位是厕所临窗的位置,最好卧位三人座下的地板上,最大的奢求就是有座位的旅客不要脱掉鞋子。总算到了目的地,极度的困乏感让很多人都是在标志性景点拍个照就匆匆离开了。高铁时代的旅游是“快旅慢游”,网上购票、刷证进站、听着歌看着窗外的风景,3个小时就可以从南京到北京了。愿意的话,还可以让快递小哥将途经城市的美食送到车厢,还散发着锅气呢。当旅行变得自由而惬意,目的地的游览和体验也就变得更美好。高铁极大改变了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距离,过去感觉那么遥远的地方,如今已经同城化了。今年的中秋国庆节假日,超过25%的游客乘高铁出行,这一比例仅次于自驾旅游。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一个强盛的、令人尊重的国家,一定要有上天的神舟、下海的蛟龙和拉索、天眼这样的大科学装置;
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国家,则一定会让人民风一样自由地乘坐高铁,去追求每个人的诗与远方。
高铁改变了旅游的场景。
过去,火车是交通工具,强调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性价比,将最多的旅客送到更远的远方,扮演的是一个摆渡人的角色。
今天,高铁已经成为旅游体验空间,也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
很多人因为电影而知道“东方快车”,因为作家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而知道世界十大奢华列车之一的“非洲之傲”。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跑在铁轨上的五星级酒店”,如新东方快车、雪国号、呼伦贝尔号等。地方铁路局的同志告诉我,几年前他们与旅游机构研发产品时,很是担心5万元左右的票价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市场证明了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游客花5万元购买的不是一张火车票,而是一次乘着高铁去旅行的美好生活新体验。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加上国人骨子里的火车情结,让高端高铁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我曾经在海拉尔车站考察过呼伦贝尔号的,行李车厢的行李箱基本是Louis Vuitton、Rimowa、Bottega Veneta的经典款,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高铁旅游缺的不是需求,而是产品”。
高铁改变旅游的同时,旅游也推动高铁产业链的延展与创新。
一路穿越冬夏奇景的哈大高铁、东北最美滨海铁路线的丹大高铁、贯穿南北经典线路的高沪高铁、穿行在画里乡村的合福高铁、黔桂粤美景逐个数的贵广高铁,往往成为各大旅行商在暑期和节假日的热销产品。今年暑期,各地铁路部门还推出了旅游计次票产品,比如京津冀海滨之旅产品就包含北京南一天津、天津—北戴河、北戴河—北京三段行程各1张二等座车票,价格为299元。如果没有作为节点的旅游城市,没有作为支点的旅游市场,很难想像铁路部门会有如此市场化的创新举措。
高铁改变了旅游的格局。
随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山不再高,海不再远,广大西部地区、更多的低线城市和偏远乡村因为游客的到来而成为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高铁培育了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托起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希望。贵南高铁开通后,距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高铁站不到半小时车程的瑶山古寨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新建了村史馆、特色民宿、手工作坊,每晚还有一场以“瑶山·瑶人”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更多的数据表明:
高铁不仅改变了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时代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还促进了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为更多地区的发展,更多人群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当然,开通了高铁,只是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各级政府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建构并推广适应时代发展的旅游形象,完善交通、通讯、集散、解说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进金融和产业资本、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提升高铁旅游者的满意度和高铁沿线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走向繁荣的旅游业需要高铁供应链的创新,走向市场的高铁也需要旅游产业链的延展。
一个属于人民、充满生机的“高铁+旅游”时代,来了!
作者 | 戴斌
责编 | 薛诗怡
核稿 | 杨丽琼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
上一篇:戴斌 | 繁荣开始了!——2023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4年
下一篇:戴斌 | 哈尔滨的雪花 旅游业的繁花——2024冰雪旅游论坛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各地政府旅游网
天津旅游资讯网
河北旅游资讯网
山西旅游信息网
江苏旅游网
河南旅游网
广东旅游网
贵州旅游在线
云南旅游信息网
西藏旅游网
新疆旅游网
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要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
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
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
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
中国旅游协会
中国旅行社协会
中国旅游车船协会
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东北财经大学
华侨大学
云南大学
中山大学
西北大学
主要旅游媒体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旅游报
新华网
人民网旅游
搜狐旅游
新浪旅游
旅讯
乐途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