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研究

开放与共享:旅游集团成长的新谱系——在2015中国旅游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21-05-18 字号:[ ]

尊敬的国家旅游局杜江副局长,


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


一年到头主持和参与了太多国际国内的旅游会议,听到了太多的观点和言论,但是这次听了来自锦江、首旅、岭南、众信四家旅游集团领导人的发言,可能都是老朋友的关系吧,还是觉得既亲切,又兴奋。不仅仅是由于大家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空前成就,更由于从你们的演讲中听到当代旅游商业思想发育的声音,看到了当代旅游商业共同体成长的迹象。

六个月以前与同事研讨本次盛会主题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没有召开,我们只是从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旅游产业和供给结构演变的学术把握上,确定了“开放、共享”这两个关键词。如同去年提出“创业照耀旅游的星空”一样,同样来源于对当下丰富多彩的旅游产业实践的观察与思考。随着大众旅游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持续演化,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动态都在反复证明这样一些源于生活的朴素论断:旅游已经融入了国民大众常态的日常生活,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习近平,2013),或者说旅游已经对社会生活全面开放了;自助旅行者和休闲旅游者越来越多地介入目的地城乡居民的生活空间,游客开始分享过去面向市民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要素,或者说,社会生活已经为旅游经济活动所共享了;受益于持续繁荣并日渐变化的国民旅游休闲市场,旅游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也可以说传统观念中区分旅游产业与非旅游产业的“柏林墙”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个游客与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背后是一个旅游与其它产业边界相互开放的时代,旅游集团的成长面临了全新的战略机遇。外来游客的消费增量和居民生活的消费存量的叠加,让我们的市场基础变得更加坚实。与此同时,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的介入,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也在倒逼旅游经济供给面以变革对开放,以提升对共享,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持续拓展旅游集团的成长谱系。

在这个开放发展的时代,培育旅游集团的商业共同体的集体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之所以提出商业共同体的概念,是因为愈是混沌一体的环境,愈是需要清晰完整的独特性认知,就像全球化与地方性谁也离不开谁一样。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旅游产业边界一直都是清晰的:旅行社、导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等,服务对象则是观光为主的团队客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产业认同和边界清晰是以行政管制和政府部门间权力博弈为主导,以市场准入壁垒和市场主体的自我封闭为代价的。一说旅行服务就是旅行社,就是导游举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带着团队出入景区加上购物,自我沉醉于“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等到在线旅行服务商携资本和技术的力量漫天遍地而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依靠产业政策和服务经验构建的“马其诺防线”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一说旅游住宿就是星级饭店,特别是高端奢华饭店的全要素服务,就是国际饭店集团的管理合同和市场品牌,只是等到经济型饭店把上市、并购、私有化、品牌创设的游戏玩得眼花缭乱以后,我们才发现旅游住宿产业的星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一说旅游景区,就是A级景区,特别高端旅游景区,哪怕针对休闲度假的新需求,也要扛个什么国家级和省级的牌子回来。孰不知,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开放的历史街区、分散的市民生活空间、民居客栈和社区餐饮早就成了广大游客的最爱。类似的变革也发生在旅游交通、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领域,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冠以“旅游”的商业形态都在一边瓦解,一边重构。当传统旅游产业的边界趋于消失的今天,如何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追问,就不仅是学者关注的终极追问,也是数以百万计的市场主体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现实课题。哪怕是封建社会下九流的“车船店脚衙”,也要拜个关公的牌,认个陶朱公做祖师爷呢!不能一说开放和共享,就不需要旅游市场主体的自我认同了。不同于过去的是,现在的产业识别是以市场主体的商业思想和市场发育为动力,以企业家和经理人群体的自我认同为导向的,是一个坚持服务游客的核心价值观,新鲜力量不断注入的动态和开放的进程。相对成型的旅游产业共同体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对市场趋势、机遇与挑战的共识,创业创新、企业能力和商业变革的引领、企业伦理和世界影响力的担当,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对话。上述内涵的实现依然需要政府,特别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与帮助,但是更需要产业领袖结合行业协会的社会化改革而主动担当和主动作为。

在这个共享繁荣的时代,更加自觉地把我们的旅游集团融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进程中去,是十分必要的。未来五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消费能力也必将随之提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加速增长过程。不是有这么句话嘛,“吃有肉,住有楼,还有闲钱去旅游”,“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2012)”。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到2020年,国民出游率将达到5次,将成为一个人类旅游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每年超过60亿国内旅游人次和2亿出境旅游人次的巨量市场。如果加上广义旅行,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人次(按2013年长途客运量统计口径)。每每想像如此的市场规模及其蕴涵的无限商机,内心都激动不己:今年4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支撑起了携程、去哪儿合并后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旅游集团,考虑到企业家自主创新和商业研发能力,我们将见证一个旅游企业集团化加速成长,企业家越来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历史进程。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个共享存量的时代,既着眼于房屋、车辆等居民生活资料的商业创新,也面向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国家基础设施遂行战略创新,是有现实基础的。关于分享型经济,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既有商业理论与实践更多集中于微观层面,比如普华永道将其定义为通过出租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如一辆闲置的汽车或者暂时没人住的房子)去赚钱的方式。Uber、Airbnb和国内的神州、途家和去呼呼等,都是这一商业理念的优秀实践者,假以时日,它们很有可能成为旅游产业的未来领导者。在肯定其创业创新成就的同时,我还想提醒各位旅游集团的领导者:国家投资在交通、通讯、科技、教育、工业、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才是包括旅游在内的共享经济的战略纵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然作为发展中大国战略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愈发坚实的物质基础,国民旅游休闲也为其提供了现实的市场基础和消费能力。回顾过去这几年基于生活资料存量的需求面创新,在为新业态点赞的同时,也隐约地感觉有一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不安。事实上,来自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领域的金融存量,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研发存量,还有来自于广大农村现代化进程所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存量,都还没有为旅游业态创新和集团化成长所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还让我们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分享存量资源和创新商业模式。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和中巴经济走廊、中澳、中韩、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国家战略,人民币正式成为SDR货币、高铁和港口建设的国际合作等等,必将为旅游集团的战略成长和全球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国际空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旅游正在从外交的边缘走向中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游客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与中国旅游领域的投资商和运营商的深度合作机会。锦江、海航、开元、万达等率先“走出去”的旅游集团,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的重点还处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地产领域,尚未涉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旅游价值链、或商业生态圈等领域的商业创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各位业界领袖能够拿出一批能够成为未来经典的原始创新案例来。只有传统领域之外的资源与旅游思想的融合,才能让中国的企业家站在世界之巅,引领全球旅游商业的发展潮流。

在这个开放变革的时代,坚持传统和致敬经典的同时,经由创新而为旅行服务注入时尚的元素,继续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风向标,是极有可能的。回顾过去自1999年“国庆黄金周”以来的国民旅游发展和产业创新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方面是消费主体越来越倾向于自主、自助和自由行,跟团游的比例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主体特别是在线旅行服务商更多的资源被用于满足游客的目的地信息获取、旅游决策辅助、旅行证件获得和票务预订等平台和渠道。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非团队的旅行组织方式让游客获得自由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筛选和消费决策的现实成本。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存在长期的超额利润,更多的资本和技术要素对消费端的介入,迟早会迫使新业态的超额所得回归常态。事实上,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自由行”的边际效用正在进入下降通道,而在线旅游服务的边际成本则开始上升。综合同程、途牛、蚂蜂窝、6人游等新业态的调研数据来看,近期的获客成本较近往年已经有了接近一倍的上升。在此背景下,旅行需求开始向小包价和定制化方向移动,而旅游投资和运营创新则着眼于实体经济,希望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重新发现旅行服务、旅游住宿、主题公园和景区景点、长途交通和目的地小交通等传统领域的商业价值。如今,在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和商业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出租车、汽车租赁和自驾车,已经不再仅仅是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而是在汽车轮子上的移动生活;无论高端、精品还是经济型酒店,都不再只是满足旅游旅行者睡个觉的地方,而是蝶变成为岭南五号、希岸、维也纳、全季、帐篷客这样有故事,也有温度的当代生活空间,直让人味蕾绽放、梦里花开;主题公园、景区景点和历史街区,也不再只是看风景的地方,而是能够给少男少女以王子和公主的梦想,以艺术和前卫的名义给年轻人以潮流的体验,比如港中旅的沙坡头沙漠艺术节,比如海昌海洋主题公园那些可以引起观众尖叫的表演;游客所到之处的免税店、工厂店、精品购物店、折扣店等购物场所,直把旅行购物变成了行为艺术,并将退税、金融支付、保险、物流配送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一并变得时尚起来。只要我们牢牢把握生活方式这条主线,旅游就一定能够重新站在时尚与潮流的前端,当商业活动真正融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那么旅游集团的成长谱系将是没有边界的。

展望2016年的旅游创业创新,在开放与共享之上,“均衡”很可能成为年度关键词,就是需求在全包价的团队旅游与全自助的散客旅行之间,供给在追求传统服务的实体产品和技术导向的线上渠道之间,不再会绝对倾向于哪一个极端,而是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经典与时尚之间寻求一个相对均衡的度。当然,理想状态的均衡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也许需要企业家和经理人员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找寻而不得。不过,这不也正是商业创新的永恒魅力和以创新为己任的企业家的社会价值之所在吗?

同志们,朋友们,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宣布2015年度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荣誉名单:1携程旅游集团、2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3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4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5海航旅游集团有限公司、6华侨城集团公司、7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10北京万达旅业投资有限公司、11南京金陵饭店集团有限公司、12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13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14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5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16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7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18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19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20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祝贺以上企业和他们的卓越领导者!祝愿各位在开放共享的时代取得更加辉煌的商业成就,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祝福所有商业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和行政共同体,我们都在为了“更多的国民参与,更高的品质分享”这样一个旅游梦想而努力,We are on !


2015.12.10,云南,西双版纳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