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论坛”正在火热举办中。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无锡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承办。怎样讲好运河故事,表达文化自信,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在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系统阐释了他的观点。
戴斌提醒,市场经济和商业力量是双刃剑,在对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同时,防止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冠以国家名义的文化公园,无不具有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浓浓的家园情怀,完全不必也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媚俗。运河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梳理文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和游客对正能量的追求,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大运河是地方的,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在戴斌看来,对于大运河这样大空间尺度的文化遗产带而言,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应坚持“大开放、小封闭;模块化、多功能”的指导思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具有遗产丰富、类型多样、点线结合、带状分布的空间属性特征。从现有的上位规划和项目建设来看,将来会有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公园、景区和节事活动沿运河展开。沿河城市,不必过于纠结谁是运河之心,谁是重要节点,而是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所在城乡的居民生活上多下功夫。只要市民认可,游客满意,各地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树立起来了。
他建议,为完善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国家层面宜明确统一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公园的划定以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明晰不同地段的特色与功能,分类指导其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工作。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的公益基金,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尤其是应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加入到文化保护传承义务工作中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大运河建设成为文物有保护、文化得传承的国家文化公园样本,建设成为生活高品质、游客可分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戴斌最后强调说。
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