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转载旅业网】:新刊重磅丨创业照耀旅游的星空

2021-04-27 字号:[ ]


创业之路,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的创业者,往往兼具4大素质: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今天,我们的4大主角齐聚一堂,他们是——戴斌(左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许涛(左三),海涛旅游董事长;陈罡(左一),蚂蜂窝创始人&CEO;刘海龙(右一),行天下国旅总经理、知名电台节目主持人。

从洋溢的笑容中,你很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当然,他们的幸福绝不只是因为事业的成功。

当你聆听过他们的故事,你会知道,通往成功的创业之路上,和你我一样,他们同样经历着痛苦和煎熬。

而今天,他们仍然在路上,用创业的激情,照耀旅游的星空!



戴斌博士,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是戴斌,中国旅游业的bobdylan,创业者的领航明灯和精神导师

有业界领袖的赤子之心和真知灼见

有诗人般的浪漫情怀

有知识精英的社会责任感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勤奋好学
展露天赋

戴斌生于1967年,在淮河边的皖北乡下长大。或许是因为热爱,很早的时候戴斌即崭露出文学方面的天赋——初中时他的文章就经常发布在学校的橱窗里面,"相当于发表了,相当于现在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传播了。那时候挺有感觉的,觉得某一点比别人强。"回首往事,戴斌有一点自豪,也没忘了加一句自嘲:"因为小时候体力什么都不行。"

高二的时候,戴斌在赫赫有名的《中国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在县城里引起轰动。然而在随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他没有报考自己心仪的文学专业,而是听从老师和母亲的安排,考上了企业管理专业,成为当时的天之骄子。"老师说企业管理专业好啊,出来就可以当厂长当经理了。"

谁的安排终究也比不过命运的安排。3年企业管理读下来,毕业后戴斌并没有当上厂长经理,反而被分配到了安徽财经大学,从教学秘书干起。

这是1989年的事情。一年之后,尚在读高中的许涛,暑期社会实践时,经人介绍来到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公关部做助理,那会儿的中体老总,是大名鼎鼎的王富洲——中国第一个成功登上珠峰的人;公司副总经理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文革"后中国女排的第一任队长曹慧英。

许涛·海涛旅游董事长

毕竟只是社会实践,许涛在中体呆的时间不长,不过就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他对旅游有了初步的认识,认为这玩意不仅好玩,而且这行业有发展、有前途。但他当时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传奇人物。

戴斌同样想不到,自己日后会在旅游业登顶巅峰。初入安徽财大,他很满足于教务管理的工作,业务时间则沉浸于诗歌创作之中,很是自得其乐。

但徐从才对此颇不以为然。徐从才教授后来担任过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当时在安徽财大任系主任,戴斌其时是他的教学秘书。

在戴斌看来,徐教授不仅是自己遇到的第一个名师,也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好导师。而徐教授则看出这个自己的同乡小伙子是个可造之材,便鼓励他去读研究生,但遏制住了他读文学的热情。"农村的孩子读点有用的吧!读经济学,经世济民嘛。"

听从导师的建议,1995年,戴斌考取了安徽财经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旅游经济学。那时候,旅游还是经济学下面的一个三级学科;那时候,中国大学尚未扩招,本科生、研究生都相当难考。

南开的生活,对戴斌来说基本就是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因为勤奋,也因为有经济学的底子,所以很快他就破茧而出,引起了杜江的注意。

杜江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旅游外语专业,现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其时任职南开大学旅游学系主任,是个独具慧眼的重量级人物,也是戴斌心目中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恩师。

戴斌入学第4周的某一天,杜江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毕业后想去哪儿。戴斌说我是安徽财大定向培养的,得回去。杜江就问:"那你想不想留南开?"

这句话给了戴斌巨大的激励。"当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不过此时离毕业尚早,这样的谈话自然不会有明确的结果。当然也不会没有后续——后来杜江不仅给戴斌指定了一位名师齐善鸿做导师,更给他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到企业去做调研,做项目。某种意义上说,戴斌后来以"注重实际"著称的理论研究,正是发端于此。

"在我的履历中间,那一年是爆发的一年,也是我集中读书的一年。"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每门课程作业都靠手写、手抄,做毕业论文同样如此。戴斌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现代饭店集团研究》,一口气写了20万字,从初稿到修改再到誊新一共写了三遍,足有60万字还要多。这让他取得了足够好的成绩,副产品则是,"现在我的中指这个地方,还一直有茧子磨不下去。"



首操盘东营宾馆改革
再战岭南集团经历再次历练

1998年1月,戴斌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此时杜江已经调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副院长,戴斌则回到安徽财大,翌年便被安徽省教委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与此同时,年轻的刘海龙已经闯入旅游圈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征程,那时他的公司专注于公务团做得有声有色,而他与戴斌的第一次接触,还要等到多年以后。

1999年,戴斌接到杜江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杜江说二外需要人,问他愿不愿意来?戴斌当然愿意,只是安徽财大同样求贤若渴,如何肯放人?奈何戴斌铁了心要走,"大不了我去当代课老师,只要有北京这个平台就行。"遂拿着档案到人才交流中心,交钱盖个戳,解决了调动的流程问题,然后辞职,作为"双高人才"引进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硕士毕业后回到安徽财大工作,当时教师的月薪普遍只有几百元,戴斌因为经常会在学校里为一些专业班讲课,一天就能挣300元,生活条件算是比较优越的。此时毅然放弃一切前往北京,而长安居大不易,对戴斌来说,这次的选择,很难说不是一场冒险;或者换个角度,它或许更像是一次创业。

戴斌毕竟有真才实学,登上二外这个更高的平台,其才华和抱负立即得到了尽情的施展。很快,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实战机会——操盘东营宾馆的改革,连干部调整、人员招聘等都全程参与。

那段时间戴斌过得非常辛苦,晚上经常要3、4点才能睡觉,而早晨7点就要起来开会,每天都得靠喝咖啡和抽烟才能熬过来。这样半年多历练下来,戴斌对于整个宾馆的人事、财务、营销、产品,甚至怎么做餐饮出都有了切身体会,对企业的运营也有了自己明晰的思路。

包括许涛、刘海龙在内,几乎所有的旅游人对于戴斌的评价,都离不开一个词——接地气。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戴斌学术研究之接地气,恰是来自于一次次如此含辛茹苦的实践与努力。

东营宾馆改革成功之后,戴斌又接连在民航、铁路、全国总工会等领域参与了一系列企业重组项目,随后,一个大项目找上门来了。

这是花园酒店、广之旅、广州副食品公司、广汽、出租车公司等多家企业重组成为"广州商贸旅游集团"的一个项目,当时的筹备组组长后来的董事长华新芳为了请戴斌出山,不惜三顾茅庐,最后她说:"刘备请诸葛亮也就请了三次,现在我也请了你三次……"而戴斌之前的慎重,则是因为他认为要介入更实际的工作,和平常给人家做规划是两个概念,必须切实了解到对方的诚意和实力。现在,既然对方精诚所至,则金石为开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戴斌一旦答应出山,便开始过起了连轴转的生活——每周五一下班就从北京往广州跑,周日晚上再回来。而每次一到广州就是开会、讨论和调研,事无巨细,干了多少事情,如今已难一一回忆,只有"岭南集团"这个名字,每每让戴斌记忆犹新。"岭南集团这名字是我取的。当时我说你不能叫广州商贸,这个名字地域性太强,会影响将来的发展。你不是首旅,首旅可以走出去,广州商贸不行。"于是广州商贸就变成了岭南集团。

岭南集团重组完成之后,戴斌受聘出任花园酒店董事。在他看来,这整个过程是一次极为宝贵的经历。"如果说东营宾馆的经历给了我一个中型企业的历练的话,岭南集团的经历则给了我一个大集团的历练。"此次历练完成不久,2003年戴斌博士毕业,其毕业论文就是《中国国有饭店的转型与变革研究》。

刘海龙·行天下国旅总经理、知名电台节目主持人
非常煎熬的创业过程
破格晋升为教授

回首二外初期的这段经历,戴斌感慨道:"后来想想,其实当时离开安徽财大来北京是有风险的。当然,我现在在学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得到了一片天,但是反过来想,你如果得不到这片天,则可能连个地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很多有风险的创业者始终是心存同情的原因。同情不是说看他们可怜,而是感同身受。"

最感同身受的,肯定是创业过程中的煎熬。对此,刘海龙深有体会:"创业的坑太多了,简直是危机四伏。"他继而打了个比方:"如同我们看库克船长一样,你首先要告诉船员那边有一片大陆,然后你得说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跟你上一艘破木船,划着摇着风吹着走到很远的地方,当所有人都觉得目标渺茫的时候,你还得信心满满的给大家鼓劲,然后你还得让所有人相信这是个事实。

"你还得考虑一点,如果最后没有发现那片大陆,会是什么情况。但创业者就是这样,当你付出所有艰辛之后,有可能发现真的没有这片大陆。你可以设想一下,库克船长从组建船队到发现大陆之间的这个过程,有多少次面临死亡,或者已经基本死亡但又被救回来了。所以说很煎熬,很恐怖。"

对这个问题,许涛更是感触良多。2001年,许涛拉着三个好友,置办了一台电脑,四个人凑钱承包了海洋国际旅行社的一家门市部,开始做韩国人在中国的旅游业务。最初的两年自然是含辛茹苦步步惊心,面对重重阻力,许涛几度跌倒几度爬起来,一往无前。

带着弟兄们干了两年之后,门市部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到了出境游上,团队也发展到了七个人,但他们的日子仍不好过,最大的困难是没钱。整个过程,相当煎熬。

戴斌身上洋溢着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既然对创业艰难感同身受,他便常常和创业者在一起,尽其所能,给他们鼓励和帮助。他说:"创业的过程肯定是非常煎熬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讲永远与创业者在一起、永远与市场主体在一起的原因,因为我经历过这个过程。"戴斌继而说道:"很多时候,创业者可能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所以我会一直跟他们说,要坚守,你没有坚守就等不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你要相信未来一定有一个东西在前方等着你,是什么、什么时候来,不知道,但一定有,当然这个过程客观来讲,需要有人跟他在一起,给他鼓励,给他指导。"

所幸许涛、刘海龙他们都坚守了下来,等到了春暖花开的那一天。而不期然的,新的一拨创业者正扑面而来,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形态。



学术研究跟上互联网潮流
创建中国旅游研究院

2003年博士毕业后不久,戴斌即被北京市教委破格晋升为教授。因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步的突飞猛进,辅以管理学、经济学的功底,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参与了许多政策的制定,对于整个中国旅游的传统业态,从最微观到最宏观,戴斌都已经了然于胸。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中国传统的旅行社、酒店等等都是从国有体制过来的,而国有企业的机制体制很难去成熟运作、解决市场效率问题。

特别是1999年开始国民休闲旅游成为市场主旋律,而传统的旅行社也好饭店也好,它的业态形式、思维模式、管理模式都没有办法适应这种变化,于是从那时起,戴斌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去探寻新的市场主体是什么,开始着意观察携程、艺龙、七天、如家等新兴业态形式,并不断去推动其发展。

这样到2005年之后,戴斌的研究事实上开始转型了,转到了经济型酒店、OTA、资本等新的领域。从2003年开始,他每年会写一篇旅行社评论、一篇饭店管理评论,以及饭店产业评论、旅行社产业评论,一直坚持了10年。与此相伴的是,2005年,戴斌入选首批"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戴斌学术研究上的转型非常坚实的契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潮流。2003年、2004年,携程、艺龙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庄辰超等创立去哪儿网,并于2006年完成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一年,于敦德、严海锋创立途牛旅游网,吴志祥则通过参加央视《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节目,为他在2年前创立的同程网的发展赢得了新的契机……

同样是在2006年,两个旅游爱好者——在新浪工作的陈罡和在搜狐工作的吕刚,因为在国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旅游社区网站,干脆自己做了一个社区,取名"蚂蜂窝"。

几乎与此同时,也是在2006年,已升任二外任校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的戴斌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去筹建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从跑批文开始,历经千辛万苦,到2008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建立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了,戴斌却接到新的调令,任命其为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事实上就是要他组建中国旅游研究院这个机构——在当时,中国旅游研究院只有一块招牌,其它像目标、方向、团队、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向等等,什么都没有。

对于以成为一个优秀大学校长为梦想的戴斌来说,这不一定是一个理想的任命,但他仍坦然接受了,因为他想,"一个人做一辈子学者,可能都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过程,体制内创业的过程。"是的,这一次,戴斌明确的把创建中国旅游研究院,定位成为创业!

创业过程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我们知道的是,2010年,戴斌正式出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成为中国旅游业智库的掌门人。

也是在这一年,刘海龙创办的行天下国旅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开始进行互联网探索,然而这次探索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算是为几年后成功转型移动互联网交了学费。


陈罡·蚂蜂窝创始人&CEO
蚂蜂窝积累 10 万用户
海涛旅游高潮迭起历程

这年3月,蚂蜂窝已经积累了10万用户,陈罡、吕刚辞去了各自的工作,在一个居民楼里租下个80平米的公寓,开始正式商业运营这个社区网站。"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是很大的一个机会,可以让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第二呢,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消费升级,个人的旅行需求会变得强烈,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更偏爱自由行,需要越来越个性、越来越深度的体验,这也是整个在线旅游的一个机会。"谈到创业的动机和时机,陈罡如此解释。但是,"没有投资,早期都是自己的钱和朋友的钱,非常拮据。"

相对来说,这时的许涛已经小有成就。2009年,许涛独立创建了海涛旅游,随即就在日本市场大显身手,海涛旅游当年即荣获中国出境游风云榜日本出境游十大批发商大奖,成为中国出境游市场上令人瞩目的新兴力量。

靠着持续不断的创新,海涛旅游迎来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4月,朝鲜半岛局势陡然恶化,朝鲜政府公开要求在韩外国人全部撤离韩国,整个半岛瞬间便笼罩在了战争的阴云下。游客们因此纷纷要求退团,海涛不能不退,但签了长期合同的包机却不能停飞,以至于出现了一架海涛包机,机内连驾驶员加空乘共有六人乘客却只有两人的奇景。

那段时间,海涛每天的亏损高达几十万,一个月下来赔了一千多万元。"那是段噩梦般的日子。"许涛说,那些日子他每天都会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所有的苦,只能一个人扛。

"就这么我们咬着牙坚持,慢慢的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许涛介绍道:"只能说是幸运,没过多久,半岛局势又平稳了下来。"

随着半岛局势的稳定,韩国游渐渐恢复了常态,海涛算是熬出头了。许涛对于半岛的和平状态深感欣慰,对,对于创业者而言,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必须关心。

切实品尝过创业的酸甜苦辣的戴斌,对这一切自是心有所感。"我了解创业的艰辛、孤独、痛苦。就像有人所说,你成功了每句话都是经验,失败了所有东西都是教训,没人听你的。我知道这个过程,对创业者,我给不了别的东西,我就想告诉他,作为一个思想者——我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思想者,旅游业的思想者——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所有的苦我跟你一起去受。所以,创业者所有的活动,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参与,而且我不提任何条件去参加——不管是过去没有名还是现在有点虚名,我一直不计任何代价。"

如今,与创业者同行,已经成为戴斌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曾如此做过说明:"在创业者奋斗的过程当中,我们学术界能做什么?我觉得是为他们服务,为原始创业者服务。我清楚的知道,能够为国家的旅游业、国民旅游幸福努力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2015年4月14日,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博士新书《创业-照耀旅游的星空》发布会,通过500人微信群炫目举行。由榜中榜旅业网组织的这次发布会,是中国旅业首次微信群发布会,也是中国旅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革命性的尝试。


当天,许涛、陈罡、刘海龙都在群里。此时的蚂蜂窝已经战略升级成为自由行平台并完成C轮融资,对于此次发布会,陈罡后来回忆道:"那是别开生面的一次线上发布,很有新意。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戴院长觉得很新鲜,场面很热闹。"

当天的互动环节,陈罡提了第一个问题:"戴院长,恭喜《创业——照耀旅游的星空》发布!您在中国旅游行业潜心研究多年,心得无数,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请教:假如您3年后华丽转身也变成一位创业者,选择在您熟悉的旅游行业开展一番事业,您会选择什么方向?

戴斌回答道:"会选择旅游投资。做一些能够引导新需求的事情。现在产业需要更多依靠资本、技术、创意和人才的项目,而不仅是只是吃"二老资源"——老天爷留给我们自然资源和老祖宗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之所以愿意为蚂蜂窝、在路上、丽枫等项目站台,是因为在你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梦想。旅游业需要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

而在那场微信群发布会的开场致辞中,戴斌博士做了深情而激越的发言,他说:

与其说今天是我个人的新书发布会,倒不如说是一次旅游创业者的大阅兵。

随着大众旅游繁荣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

进入旅游研究领域以来,我一直在与市场主体同行,是千千万万父老兄弟的旅游需求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是包括各位在内的创业创新者给了我学术研究的底气。

在此过程中,我《看见》了《创业在照耀旅游的星空》,我选择了《永远与创业者在一起》。

总觉得,在各位以自己的才情与努力扎扎实实地为了父老兄弟的旅游福祉的创业者面前,我才有前行的勇气。

谢谢旅游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们!

谢谢榜中榜传媒的倾情奉献!

谢谢郑南雁先生的倾情做序,他是多年的好朋友!

更要谢谢每一位创业创新者让我看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以及在国际同行面前话语的信心!

想起那首《掌声响起来》的歌,只是自己并不是孤独地站在这个舞台上。

有你们同行,真好!此时,眼睛止不住地湿润起来.......


业者看戴斌

戴院长是很接地气的学术研究者,他走在整个旅游行业的前沿,对创新的支持很让人敬佩。许多学术研究者可能会脱离实际,但戴院长不这样,他非常贴近企业,他的一些思想,真的可以给创业的企业以实际的帮助。"戴院长不是保守的人,他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他也愿意支持新鲜事物,我觉得一个行业必须得有这么一个人。没有创新的话,一个行业就会很暮气,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活力,才能推动行业向前发展。而这些创新,也需要学术理论的支持,这也是戴院长价值的体现之一。

——许涛·海涛旅游董事长


戴院长在旅游圈的口碑特别好,声望特别高。我们和他最初的接触是在2013年,然后和他有了一些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感觉戴院长,首先有学者的风范,很儒雅,同时对市场很有洞察力,很接地气,尤其对创业团队非常懂,创业者在不同阶段碰到的不同问题,他都会很慷慨地给以指导和指引。戴院长算师长算前辈。对蚂蜂窝来讲,戴院长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陈罡·蚂蜂窝创始人&CEO


觉得戴院长这个人很有思想,而且作为一个学者,他非常接地气,他会去看很多业内的实际问题,而且看得非常透。有时候你跟他交流,他瞬间就能给你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或者是一个逻辑,让你去思考。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自己推导一个体系出来,这是他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刘海龙·行天下国旅总经理、知名电台主持人


旅游榜中榜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