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视频]戴斌:中国酒店总量过剩、结构不足

2021-04-27 字号:[ ]
视频链接:中国酒店总量过剩、结构不足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2015-04-15 09:46:54  来源:海外网 (责编:王瑞景)
简介:2014年我国国内接待游客36亿人次,预计2015年将增加到40亿人次。面对庞大的游客市场,旅游酒店的承载能力也迎来新的考验。4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做客海外网演播室,带我们一起问道"酒店发展"。
我国酒店现状:总量过剩、结构不足
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旅游成了老百姓常态化的休闲方式。2014年,我国国内接待游客36亿人次,入境游游客1.28亿人,出境游游客则达到了1.09亿人。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数据,预计2015年我国游客人数将继续增长,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40亿人次,入境游客将达1.5亿人次。
面对庞大的游客市场,戴斌称,我国酒店从总量上说是足够接待这几十亿游客的。他介绍,目前我国的星级酒店大约有14000家,同时我们还有32万家住宿机构(例如如家、汉庭等快捷酒店),以及150万家乡村旅游接待场所(例如民宿、农家乐等)。从这些数字来看,我国酒店在接待游客数量上不成问题。
然而,数量满足后是不是代表"承载力足够"?戴斌表示不尽然,结构问题也是制约酒店接待能力的重要因素。
戴斌说,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们尚不能灵活地调配自己的假期,出游往往会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这也就使游客对酒店的需求在特定的时间达到一个特定的峰值。他解释,由于酒店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供应量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保持不变,不会随着入住人的增多而增多,这就对酒店的承载接待造成了影响。
从空间上来看,戴斌介绍,我国有近60%的游客产生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四大城市群,这就可能在广大中西部地区造成高端酒店吃不饱,经济型酒店不够吃的局面。除此之外,在酒店的类型结构上,高端酒店超速扩容造成供给过剩,再加上我国入境游下滑、国内高端旅游没有起色、地方对旅游发展存在误区(发展旅游就要建酒店)等问题,都使我国的酒店行业呈现出一种总量过剩,结构不足的状况。
"互联网+"为酒店行业注入新血液
自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后,"互联网+"就成了各行各业转型变革的热词。对此,戴斌表示,酒店行业也将在此时代下寻求新的突破,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和产品较量。
据悉,从去年开始,各大酒店品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就显示出暗自较劲的趋势。街町去年便抛出了微信开房门的卖点;尚客优也提出打造本地化生活服务营销平台;铂涛旗下新增了IU互联网酒店;华住则重点发力APP,将其定位为综合酒店和旅行消费的服务平台。"‘互联网+’时代,酒店销售渠道在变革"戴斌说。
在谈及产品设计时,戴斌称,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游客会更多的参与到酒店建设过程中。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关心与自己核心诉求有关的东西,这在今后酒店的产品设计上将会有更多体现。
在采访最后,戴斌表示,2015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酒店产业与市场需求匹配"方向的研究,为旅游投资、运营、人力资源方面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让酒店产业更有活力,更有文化、更有创意。(刘伊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