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居阅时

2021-05-18 字号:[ ]

姓 名

居阅时

性 别

单 位

华东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

职 务

旅游管理系主任

职 称

教授

出生年月

1955、4

籍 贯

苏州市

民 族

研究方向及领域

1、文化哲学

2、建筑园林文化

3、旅游规划

个人简历(学习、工作简历)

1993-1996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建筑与园林研究方向

[1]《私家园林宗教现象探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核心刊物,1997.2.

[2]《宗教与园林美》,深圳特区报1998.7.6.

[3]《龙安寺与狮子林》,深圳特区报1998.10.19.

[4]《园林文化象征初探——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岁寒三友》,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1999.2.

[5]《苏州私家园林中文字和题名背后的深层涵义》,《中国园林》中国科技核心刊物2000.3

[6]《中国建筑象征文化探源》,《同济大学学报》2002.2

[7]《传统建筑中等级象征现象分析》,《华中建筑》中国科技核心刊物,2001.3

[8]《解读建筑象征—探究寓于建筑中的生命观》,《同济大学学报》 2001.5 ,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2.2 全文转载。

[9]《中国象征文化》——探究文化现象的本义,《世纪书窗》2001.6

[10]《打开象征世界之门》,深圳特区报,2002.1.13

[11]《易学与苏州耦园布局》,《中国园林》中国科技核心刊物,2002.4 获苏州民族建筑学会2002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12]《中国兴起象征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报》,2002.10.3

[13]《明清皇宫建筑象征义的文化解释》,《同济大学学报》2003.4

[14]《明清都城北京城建筑象征的文化解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4

[15]《传统建筑装修及附件的文化涵义》,《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4.2。

[16]《解读江南第一楼装饰的象征意义》,《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4.5

[17]《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文化象征》,《长白学刊》核心刊物2004.4 8000字 单独完成

[18]《承德避暑山庄的政治象征义》,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2004年 6000字单独完成

[19]《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同济大学学报》2004、5 6000字单独完成

[20] 《苏州留园装饰装修中的宗教隐喻》,《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4.11 CN11-4803/2 5600字 单独完成

[21] 《苏州古典园林室内装饰装修及家具陈设的文化涵义》,《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5.1 CN11-4803/2 6100字 单独完成

[22] 《隐居求仙思想的园林印记》,《文博》2004.6 核心刊物 ISSN1000-7954/CN61-1009/K 14400字(含插图)单独完成

[23] 《苏州古典园林宗教主题布置》,《中外建筑》,2005.2 单独完成

[24] 《苏州古典园林室外装饰装修的实例借鉴》,《建筑知识》,2005.1 7600字 ISSN1002-8544 单独完成

[25] 《苏州古典园林隐居意境的构建》,《百年建筑》2005.4 6000字 ISBN 7-5388-4837-1/TU.446 单独完成

[26]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广东园林》2005.2 11000 ISSN1671

-2641 单独完成

[27] 《东方文化魅力的窗口》,(书评)《建筑知识》,2005.1 2400字 ISSN1002-8544 单独完成

[28]《中国建筑文化涵义的发生》,《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建筑与文化论集》第220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ISBN7-111-18155-7/TU.886 单独完成

[29]《吴国都城苏州的城市规划象征义》,《建筑知识》,2006.1 6000字 ISSN1002-8544 单独完成

[30] 《宇宙图式的建筑:中国哲学思想之寓所》,《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39-46页,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ISBN7-81113-121-8/TU.29 单独完成

[31] 《苏州古典园林纹样涵义的追溯》,《华中建筑》2006.9中国科技核心刊物

ISSN 1003-739X 单独完成

[32]《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蕴涵的政治意义》,《建筑知识》,2006.1

ISSN1002-8544 第二作者

[33] 《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纹样实例分析》,《中国园林》 2007、2 ISSN1000-6664CN 112165/TU中国科技核心刊物 (独立完成)

[34] 《圣经中的植物象征义》,卢龙光、王立新主编:《圣经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 《人与自然生态关系视野下的新城市规划——苏州太湖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17页。

[36] 《晚清民国园林建筑装饰风格的变迁与特征》,《中国园林》 2009、2 ISSN1000-6664CN 112165/TU 中国科技核心刊物 (独立完成)

[37]《旅游学科定位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第40-42页(独立完成)

 

历史社会学研究方向

[1] 《北洋时期史研究的新触角和新局面》,《社会科学》1996.7.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96.11.全文转载

[2] 《经济学原理与房地产开发效益》,《上海房地》,1997.8 单独完成

[3] 《调整工农业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1 单独完成

[4]《心态研究——历史学的新视角》,《苏州大学学报》1999.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四期转载

[5]《战争死亡人数预测》,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核心刊物1998.10.

[6]《弃旧迎新——辛亥革命影响下民国初期的社会心态与经济发展》,《中国国情国力》1999.6.

[7]《清末新政失败与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国情国力》1999.10.

[8]《社会文化意识变迁对人口生产的影响》,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南方人口》核心刊物1999.2。

[9]《辛亥革命影响下民国初期的社会进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3.

[10]《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1.

[11]《时代主题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恩关于和平过渡理论的形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3.

[12]《中国出海内驱力失却的原因》,《中国国情国力》1999.12

[13]《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回顾》,《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4

[14]《多元视野下的战争新论》,《开放时代》核心刊物2001.3

[15]《清末民初社会心态嬗变对社会变动的影响》,《长白学刊》核心刊物2001.4

[16]《论社会心态对北洋历史进程的影响》,《史学月刊》核心刊物,2002.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4.全文转载

[17]《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及几点对策》,《台情简讯》内部刊物,2002年第4卷,第2期

[18] 《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意义》,《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2 15000字第三作者

[19] 《世界历史变动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 11000字 第二作者

[20] 《文化: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反动力》,《华东理工大学学报》,6500字第二作者2008.3

[21]《人类精神家园的破缺与修整》,《探索与争鸣》,2009、2 核心刊物(独立

完成)

 

项目

[1] 2002年教育部科研项目:导游基础 项目编号:V21-W12150 甲方:教育部乙方:苏州市旅游学校 总金额 5万元(集体项目,负责人:陶友华,居伟忠作为专家参加)

[2] 2003年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项目:2003年行动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XD20L01103 (文科项目基金)(集体项目负责人:周民锋,居伟忠参加)

[3]主持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教材项目:中国园林艺术 项目资助者: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

[4]主持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文科项目:苏州古典园林装饰研究 项目编号: YL0127110

[5]《长寿地区楼宇经济开发建设及品牌商圈打造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

[6]《关于"玉佛寺文化城"开发功能定位研究报告》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

[7]参与《山东吉祥旅游总体规划》同济大学严国泰主持(2007年) ,负责专题研究。

[8]参与《綦江县东溪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复旦大学夏林根主持(2007年) 负责两章规划。

[9]主持《江南文化研究》子课题《江南艺术研究》,编号Z100-40901,项目来 源: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2008年)

 

主要学术专著

著 作

[1] 《中国象征文化》,58万字,负责导论从现象到本义:象征文化研究;第七章:建筑与园林象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主编) ISBN7-208-03676-4/K•875 获2002年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华东地区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2]《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23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独著) ISBN7-220-06832-8/G.•SC•1394 2005年《中国象征文化丛书

-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作者获四川省"四川出版奖图书

奖"二等奖;2005年《中国象征文化丛书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

象征》主编获四川省"四川出版奖图书奖"二等奖

[3]《今日台湾风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版(合著,第一作者)

[4]《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撰写第一章)

[5]《庭院深处---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200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独著)ISBN7-108-02446-2

[6] 《江南文学与艺术》,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第一作者)

[7] 《中国象征文化图志》,201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合著,第一作者)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

[1] 《中国象征文化》,58万字,负责导论从现象到本义:象征文化研究;第七章:建筑与园林象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主编) ISBN7-208-03676-4/K•875 获2002年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华东地区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2]《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23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独著) ISBN7-220-06832-8/G.•SC•1394 2005年《中国象征文化丛书

-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作者获四川省"四川出版奖图书

奖"二等奖;2005年《中国象征文化丛书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

象征》主编获四川省"四川出版奖图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