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杨效忠 | 性 别 | 男 |
单 位 |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职 务 | |
职 称 | 副教授 | 出生年月 | 1969.3.15 |
籍 贯 | 皖六安市 | 民 族 | 汉 |
研究方向及领域 |
旅游地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 |
||
个人简历(学习、工作简历) |
1993.9—1997.7 就读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 |
||
1997.9—2000.7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任教,助教,讲师; |
|||
2000.9—2003.7 就读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获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
|||
2005.9—2008.7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 |
|||
2008.8—至今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
|||
主要研究成果 |
代表性科研项目: |
||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模式研究》(07JC630026)。 |
|||
2、主持安徽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安徽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研究》(2008)。 |
|||
3、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点)保护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2007sk070)。 |
|||
4、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机遇、挑战与对策——试析加入WTO对安徽旅游经济影响》(2000JW084)。 |
|||
5、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皖西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比较研究——以天堂寨、万佛湖和寿县古城为例》(2003KJl63)。 |
|||
6、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旅游合作演替及运行机制研究——安徽旅游业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实证分析》(2005KJ020)。 |
|||
7、主持高校教学研究课题《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资源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200124)。 |
|||
8、主持高校青年基金项目《海滨(岛)旅游地形象设计研究——以普陀山为例》(2002xqn53)。 |
|||
9、主持安徽省旅游局委托项目《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2008)。 |
|||
代表性科研成果: |
|||
1、杨效忠,等.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地理学报,2009,64(8). |
|||
2、杨效忠,等.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度及影响因素——西递、宏村、南屏比较研究.地理科学,2008,28(3). |
|||
3、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结构演变关系初步研究——以普陀山为例.地理科学,2004,24(4). |
|||
4、Yang xiaozhong,Lu lin,Zhang guangsheng,Lu song.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rt Life Cycle and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A Case Study of Mt. Put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4,14(1). |
|||
5、跨界旅游区发展困境与旅游规划.旅游学刊,2008. |
|||
6、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的影响.高等农业教育,2008. |
|||
7、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 |
|||
8、杨效忠,陆林.浙江省海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4). |
|||
9、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人文地理,2004,19(5). |
|||
10、杨效忠,陆林.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研究述评.人文地理,2006,21(4). |
|||
主要学术专著 |
11、杨效忠参编.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
12、杨效忠参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
13、杨效忠参编.旅游规划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 |
2005年《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