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黄细嘉 | 性 别 | 男 |
单 位 | 南昌大学经济 | 职 务 | 副院长,主任 |
与管理学院 | |||
职 称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62.6 |
籍 贯 | 江西九江 | 民 族 | 汉 |
研究方向及领域 |
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旅游产业规划与管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
个人简历(学习、工作简历) |
1980-1984,江西大学历史学系读书; |
||
1984-1993,南昌大学历史学系任教,助教,讲师,系主任助理; |
|||
1993-1998,南昌大学历史系、旅游系任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 |
|||
1998-2000,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
|||
1998-2001,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学习; |
|||
2000-2003,南昌大学旅游学院任教,教授,院长; |
|||
2003-现在,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教授,副院长,系主任; |
|||
2004,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自然地理专业高级访问学者; |
|||
2006年暑期,英国诺丁汉大学短期进修; |
|||
2007年暑期,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短期学习 |
|||
2007-,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 |
|||
主要学术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
01《建设"后花园"必须处理好七种关系》,《老区建设》2002年第 6期; |
|||
02《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
|||
03《旅游生态化和生态旅游建设》(第二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10期; |
|||
04《鄱阳湖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2期; |
|||
05《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第2期; |
|||
06《江西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模式新探》,《求实》2006年第3期; |
|||
07《江西境外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商业经济文荟》2006第2 期; |
|||
08《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6期; |
|||
09《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6期; |
|||
10《红色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构想-以江西为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
|||
11《基于政府主导战略的江西红色旅游总体布局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
|||
12《井冈山精神的物质载体及其教育价值和功能》,《江西社会科学》2008(6); |
|||
13《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的关联研究》,《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6); |
|||
14《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9); |
|||
15《赣湘两省红色旅游合作的思考》,《求实》2009年第6期; |
|||
16《红色旅游与中部崛起战略》,《江西社会科学》2009第12期; |
|||
17《基于规划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企业经济》2009年第3期; |
|||
18《基于规划的旅游发展战略制定范式分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
|||
19《红色旅游与老区经济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3期; |
|||
20《论乡村休闲及其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商业时代》2009年第11期; |
|||
21《论宗教旅游资源的多维价值及其开发》,《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 |
|||
二、完成课题 |
|||
1 2005-2007主持江西省教育厅2005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红色旅游开发与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
|||
2 2002-2006年主持完成江西省科技厅2002年度"软科学"项目《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
3 2006-2007年主持江西省"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
|||
4 2006-2008年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方法研究》; |
|||
5 2005年主持江西省旅游局委托项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
6 2008年主持江西省发改委和省旅游局委托项目《鄱阳湖生态旅游专项规划》; |
|||
7 2009年主持江西省旅游局委托项目《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路建设详规》; |
|||
主要学术著作 |
一、出版学术著作 |
||
1《旅游业深度开发与发展规划研究》(合作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
|||
2《认识赣鄱--江西导游知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
3《阅读华夏--中国导游知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
4《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
5《区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
|
|||
二、主要学术观点 |
|||
1、将红色旅游开发与革命老区发展结合起来,提出红色旅游开发是革命老区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契机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江西五个著名红色旅游地的分析,提出红色旅游发展的五种模式: |
|||
2、创新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体系,在旅游区定位中建立中心区、通道区、辐射区、边缘区的定位体系; |
|||
3、建立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方法,提出旅游资源联合体、组合体、主辅体、独立体的资源调查分类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
|||
4、提出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半日型"旅游经济圈,造就"华中旅游级"的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新概念和促进中部崛起新战略,进而提出打造"江中三角"经济区的概念,为我国经济区划的合理布局提供研究依据。 |
|||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 |
1、京九线江西旅游发展对策研究,1999年获第五次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2、《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2003年获江西省人事厅"百名专家论崛起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
|||
3、主讲《导游业务》课程,2003年获江西省首届优质课程; |
|||
4、《为了鄱阳湖的明天-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合作),2005年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5、《为了鄱阳湖的明天-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合作),2005年获江西省高校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6、省级教学名师,2006年省教育厅。 |
|||
7、《江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2007年获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和谐兴赣"建言献策活动一等奖。 |
|||
8、《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