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黄萍 | 性 别 | 女 |
单位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所 | 职 务 | 常务副院长/ 所长 |
职称 | 教 授 | 出生年 月 | 1963.12 |
籍贯 | 四川营山 | 民 族 | 汉 |
邮寄 | 成都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 ||
地址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 ||
研究向及领域 | 旅游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 | ||
个人简历(学习、工作简历) | 1980.09-1984.07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本科学习 | ||
1984.07-1986.08 贵州教育学院地理系任教 | |||
1986.09-1989.07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攻读区域地理专业硕士学位 | |||
1989.08-2002.09 贵州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其间曾被单位派往几家大型企业担任高管职务 | |||
2002.09至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 |||
2004.09至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在职攻读专门史(中国文化史)专业博士学位 | |||
主要研究成果 | 一、主要研究课题 | ||
1.《西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与文化失忆实证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XMZ027 )负责人 | |||
2.《转变观念开辟就业新门路——大学生就业创新路》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 负责人 | |||
3.《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四川省试点项目》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 第二主研 | |||
4.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旅游学科)研究课题(LY05-03 )负责人 | |||
5.探索四川旅游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及就业稳步持续增长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第一主研 | |||
6.《旅游学概论》编著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旅游学科)研究课题(LYZB06-01) 负责人 | |||
7. 2005-2010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研究系列项目(6项) 国际合作项目: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资助 负责人 | |||
8.雅安市名山县万亩观光茶园旅游开发思路及茅河乡旅游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负责人 | |||
9.青羊区特色街区发展规划 负责人 | |||
10.黑龙滩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负责人 | |||
二、代表性论文成果 | |||
1.《隔离下的守护:明清贵州屯田政略与族群文化传承》 《思想战线》 2009.03 | |||
2.《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改革与战略,2009. 11 | |||
3.《明清贵州屯堡设置与族群文化传承史略——兼论羌族村寨灾后重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12 | |||
4.《加快四川旅游电子政务发展的构想》 改革与战略2008. 12 | |||
5.《保护与开发:遗产地数字化管理的协同功效实证研究》 旅游学刊 2007.08;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2007.11 | |||
6.《西部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中华文化论坛 2006.04 | |||
7.《城郊农业旅游开发中"三农"利益保障问题研究》农村经济 2006.01 | |||
8.《创建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08 | |||
9. 《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载《旅游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 | |||
主要学术著作 | 1、《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 ||
2、《断裂的记忆: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中国戏剧出版社,近期出版 | |||
3、《电子政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 |||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 | 1."转变观念 开辟就业新门路—大学生就业创新路"2009年获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川社科奖编号179),负责人 | ||
2."四川职业教育技能开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究"2007年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川社科奖编号181),排名第二 | |||
3."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获得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首届优秀成果二等奖,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