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研究

戴斌 |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2024-08-27 字号:[ ]

近日,我院戴斌院长应邀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文中强调,要用更加从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旅游新需求和文化新业态,更深层次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文中还就新时代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全文分享如下。



我们需要用更加从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旅游新需求和文化新业态,更深层次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为新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以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必将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改革开放开启了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涉外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旅游巴士、友谊商店、国际旅行社、外语导游构成了入境旅游接待体系,也有效满足了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对诗与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动旅游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旅游业成为日渐显著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党中央对新时代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旅游发展之路。针对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强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人民满意、人民受益的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国。

做好新时代旅游工作,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

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旅游发展理论体系建设,系统回答新时代旅游发展为什么、依靠谁和做什么的根本问题。围绕行业重大的战略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形成高水平的资政建言成果,为旅游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能和社会共识。构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质量文化和旅游数据体系,以科学、系统而全面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趋势研判和政策仿真。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利用、国际与国内、发展与安全等若干重大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旅游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市场在文旅融合进程扮演关键角色,发挥旅游集团20强、文化企业30强等投资机构和经营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与交通、工业、农业、商业企业协同创新,研发推出一批火车、游轮、游船、房车、自驾车等旅游新项目,美食、购物、时尚、艺术、研学、夜间等旅游新产品,培育更多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发挥科技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装备等现代科技,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商业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我们需要用更加从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旅游新需求和文化新业态,特别是商业文明及其承载者。

推动艺术下沉、旅游向上,培育更多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新场景。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游客带来的体验是非常丰富的,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有历史文化街区,有文物主题游径,更有“非遗+艺术+科技”的沉浸式演出。艺术与旅游的融合层次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既扩大了艺术表演的观众基础,也丰富了新时代旅游业的文化供给。因一部戏、一场演出、一个展览而奔赴一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文艺带动旅游消费,不仅更深层次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同时提升了旅游形式维度,加大了优质文化资源供给。

此外,还需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旅游线路、世界一流旅游企业和现代旅游业体系、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课题,做好“十五五”旅游规划前期研究。团结和带领全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加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建设文化和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对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作者 | 戴斌
责编 | 刘鑫
来源 | 《人民政协报》2024年8月23日 第5版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