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探索“美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助力辽宁省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的实施,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行稳致远,5月25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商务局承办的“美食旅游高质量发展•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建设系列活动暨辽宁省东北亚美食文化旅游周闭幕式”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所所长吴丰林博士和与会嘉宾围绕美食旅游的发展趋势、产业融合与创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崔 韬 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沈阳老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林:各位嘉宾,下面的对话环节由我来主持。我们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请韵江教授给我们讲一讲,美食旅游真的这么重要吗?如果说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要经历概念导入然后形成共识,那么我们如何把其重要性形成一种共识,然后影响我们的政府,影响我们的产业,请韵江教授给我们分享。韵江:谢谢吴所长。感谢有这样的机会一起来探讨美食旅游。其实我也是个学习者,这几年看到了美食成为旅游一个独特的卖点。从学术上讲,美食旅游的理论根基是什么?以前我们讲旅游是讲资源独特性,那么今天美食成为旅游的热点,就是一个弱势资源成为独特的卖点。为什么今天能够成为卖点呢?我自己感觉,第一点是它是根植于生活,它具有普遍性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第二点是它又有独特性的根基,因为每个地方的美食都是当地文化的积累,所以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同时也顺应了现在旅游的趋势,就是戴斌院长一直在讲的人民旅游大众旅游。我们每个人的旅游都开始关注本地生活,然后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不再是以前的观光旅游,而是今天的关注日常生活主客共享,那么给每个地方发展旅游都带来了机会。而不是说我们以前有多少山,有多少水,有多少名人,所以说每个地方为什么旅游局长这么卷,因为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都成为我们的卖点,而美食是现在最好的一个契机。它有社交属性,有生活属性,所以它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也成为我们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吴丰林:刚才韵江教授短短几句话,从旅游产业讲到了美食旅游的人民性,讲到了美食旅游根植于人民的生活,讲到了大众旅游从风景走向生活,其实已经点透了美食旅游重要性的一些根源。我觉得如果针对美食来谈美食的重要性,是不是有点自圆其说?似乎单从美食一个维度,并不能完全回答美食之于旅游产业的意义,美食旅游也应该需要产学研一体、与其他产业类型的融合发展。所以说我有一个问题就想抛给付冰教授,“美食+”和“+美食”这样一个议题上,能不能通过其他的维度进行融合?现在重视美食旅游是正当其时,请您解答一下这个问题。付冰:感谢吴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从我们学者也好或者是经营者的角度也好,都会讲融合。我们在做学科建设的时候,其实就融入了产学研一体和“美食+”理念了。从教学科研角度来看,我们是一所应用型大学,要培养专业人才。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我所就职的沈阳城市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有一个真实的教学酒店在运营,涵盖两个餐厅和一个咖啡厅,所以我们一边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边又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经营管理教学酒店。那回到产业的视角,美食旅游在赋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性上越来越凸显。经常会有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人来问我一些共性问题,如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我这里?怎么能让这些人进行消费?携程给到我们的数据显示,有75%的游客会由于当地美食来选择目的地,美食旅游市场是具备需求基础的。无论我们在做美食旅游的研究也好,或者作为企业经营来讲也好,要如何把“美食+”“+美食”做好?我觉得有几组关键词很重要,第一组就是认知和情怀,正如刚才戴斌院长讲到的,让这些游客到旅游目的地城市、景区或者餐饮机构也好,他有这种共情,通过情怀提升他的深度认知。第二组就是场景与空间,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功能,无论“美食+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休闲”“+艺术”等等,都需提升挖掘它的功能性,我们要用整体性的思维去打造产品。举个例子,前两天我接到一位温泉酒店的老总咨询如何更好地引流,他主营业务是做温泉,同时觉得酒店的餐饮做得也很好,我们给到他的建议是就其功能性去打造场景和空间。比如美食同药膳、康养、运动等结合,打造一个整体的产品项目设计,就会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一组关键词是考虑可持续发展,即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原来的地方元素、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要去不断开拓和创新,尤其针对年轻消费者。比如说技术上的创新,数字化赋能,凝练美食烟火气下的“调性”等。无论是“美食+”也好,“+美食”也好,在这种多变的时代下,我们都要用创新的意识深挖文化元素,融入地方特色,最终是用多元化的产品去吸引消费者,再配上高品质的服务,实现美食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吴丰林:好,感谢付教授。不管是“美食+”或者是“+美食”,更多是从功能性的角度将它们放置在一个有传承的有创意的生活场景之中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共情的方式产生粘连,然后以此焕发出美食旅游的魅力,这种观点我们非常认同。下面想请营口市的邹局长谈一谈。和营口其实还有渊源,几年前因为某个课题的调研,带着课题组去过,后来又自驾带着老婆孩子去过,对营口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东北人的豪放和海鲜便宜。海鲜量又大又实惠,味道还很好。今天这个主题是关于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建设背景下来探讨美食旅游发展,所以请我们邹局讲一讲,营口市如何通过发展美食旅游来支撑全省的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建设这样一个战略愿景的?邹积志:非常高兴来到这次圆桌研讨,正如吴所长所说,营口是一座风光秀美、美食众多的海滨旅居城市,最重要的是营口美食的性价比高,100-200元在营口就能吃到海鲜自助和海鲜大咖,希望大家有机会到营口品海鲜、尝美食。营口发展美食旅游的进程与我省打造东北亚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是高度契合的,重点做好“老、原、新”三篇文章。“老”,是指挖掘“老字号”,加强美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营口的菜系名为“营菜”,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源于鲁菜,本在辽菜,形成独特的营菜烹饪方式。我们在发展美食旅游过程中,注意保护美食的文化特质,将“老字号”传承下去。挖掘马氏九龙宴、盖州三套碗宴席、骚夹子豆腐等30余项美食制作技艺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金刚山酱汁、大骨汤包、汤氏卤制熟食技艺、田氏中式糕点传统技艺等20余位美食技艺代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布10余条美食旅游线路,“老字号”不仅传承不绝,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指叫响“原字号”,用好营口美食原材料的品质优势。昨天,乐成省长提到“来辽宁,吃啥有啥”,其实营口的美食旅游是辽宁美食旅游的一个缩影。营口有“三水之乡”的美誉,素以水果、水稻、水产闻名。营口位于渤海辽东湾畔,海水温度低,海鲜生长周期长,海鲜肉质特别鲜美,以传统的小海鲜为主,这也是吴所长感觉到营口的海鲜量大,价格实惠的根本原因。营口是国家优质稻谷基地,出产的水稻籽粒饱满、洁白光亮、口味纯正,早在清朝时期就被确定为贡米。营口的寒富苹果、大红袍李子、小黄旗西瓜、盖州尖把梨、胜台葡萄、张官南果梨等都享誉省内外。特别是在营口熊岳镇坐落着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的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保存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李、杏种质资源1600余份,希望大家能到营口来,品尝我们的水产、水稻、水果。“新”,指开发“新场景”,做优营口美食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开发的辽河盛宴美食博物馆于5月18日正式开放,融合众多美食小吃、场景表演和沉浸式体验。依托渔圈夜市打造“美食市集+文创演艺”模式,成功亮相海南文创周。在辽河老街开通青年文创美食集市,制作仿古样式的美食亭,设计展示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的体验场景,让游客徜徉在百年古街,感受营口开埠文化的同时,品尝到特色美食小吃,2023年辽河老街获评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美食旅游发展正逢其时,我们将积极挖掘老传承、保护原材料、打造新场景,推动营口美食旅游发展,为辽宁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贡献营口力量。吴丰林:我就不多发表意见了,我作为一个因为美食旅游课题和平台的原因,去过很多地方的一个研究人员,我向大家推荐营口,真的值得一去!因为上学的原因,我在东北待过多年,在街上到饭点的时候,看到一个店牌,可能觉得进去会是冒险。但如果看到一个老边饺子馆,我可能就放心地进去了。老边饺子馆给了我一种心里踏实的感觉,这是我求学期间在沈阳在长春待过的时候,对老边饺子馆的一种印象。刚才我们的报告中反复提到美食文化之于美食旅游发展的重要的意义,我不知道我们的崔韬会长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另外如何传承和创新非遗等相关的文化资源,让传统的资源焕发新活力对接新市场,这方面我不知道我们老边饺子有什么创新的举措?崔韬:能够参加这个会,我非常振奋和高兴。作为一个餐饮从业者,能够在我们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能够让我们的企业参与整个大旅游建设之中,所以我是非常兴奋的。老边饺子馆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具有近200年的经营历史。多年来,我们秉承“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遵守“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是老边饺子馆共同坚守的立业之本,是老边风味百多年来常香不衰的创业之源,也是老边人弘扬辽宁饮食文化,传承老边文化和技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深研,根据不同馅料的特性和营养成分创新品种,逐步形成了海鲜类、肉类、蔬菜类、禽类、菌类等上百种馅料和蒸、煮、烤、烙、炸多种制法的不同档次的饺子宴,研发了二十四节气饺子品种。2011年,老边饺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餐桌服务上,我们以深层次、顾问式服务理念,把老边饺子的艺术美感和品牌文化带上餐桌,席间不时与宾客交流互动,成为老边餐桌服务的一个文化符号。所以说现在的老边饺子馆,基本上已经成为广大外地游客到我们辽宁第一站的就餐IP打卡地,当然这些也得益于我们辽宁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辽宁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受益匪浅。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我们受益的同时,把我们的老字号传承下去,用我们的文化武装我们的餐饮企业。同时刚才李惠博士在报告中也提到了行业协会,我们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是全国第一家省级行业协会,已经具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省协会积极主办、组织开展了高规格、多层次、影响力广的大中型餐饮行业盛会,如第二届、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东北美食节,三届辽宁厨师节,三届辽宁省烹饪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分赛区、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个人赛),以及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行业交流、竞赛等活动,搭建优质交流平台,进一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刚才李博士的报告中提到了很多辽菜名店和辽菜大师,我在这里也做一个推荐,6月27到28日我们省协会将举办助力辽宁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暨2024千人名厨大会,把辽宁14个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名厨齐聚沈阳,聚合烹业力量,助力文旅振兴,探索“美食+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餐饮企业的名厨盛邀全世界的游客到我们辽宁来,品辽菜,观辽景,逛辽店,也深度体验我们辽宁餐饮业发展成果。谢谢!吴丰林:好,感谢崔董事长。文化以创新的方式赋能旅游产业,这是市场期待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位食客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像饺子这样一些传统的美食,这可能是传统的古老的认知,但传统的东西恰恰是市场对其有一种期待,如果通过创新玩出花活儿,是不是更加有魅力?如果通过文化去创新,就让它的调性拔高了,市场认同度可能更高。下面我们想请教鞍山市文旅局赵局长。有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今天讲了很多旅游业,围绕着美食讲了旅游业发展的近20年的趋势,如果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或者说是10年前我们可能是“看山看水看风景”,10年后还说这的话可能叫旅游的初级阶段,现在叫“品情品调品生活”。而这个生活,我们有时候在讲什么叫生活,是我们的家里的柴米油盐吗?后来我们想,如果用文化来构建生活,那可能就是高级的生活。所以说,目前的整个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从美丽风景向文化为主构建的美好生活场景转化,我抛出这个题目就是因为鞍山有千山在,千山是辽宁知名的风景秀美的地方,鞍山在发展旅游的时候,能否借助我们先天美丽风景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叠加文化创意,构建出一些美丽的生活场景来发展我们的美食产业。鞍山这方面有什么尝试和举措?赵萍: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鞍山十分注重美食旅游的场景打造。刚才吴所长问到我,我们千山是5A级景区,非常出名。在千山的周围,今天我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些特色的美食旅游场景。第一个介绍我们千山的红楼梦大观园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去年的7月8日正式盛大开园的,开园之后在美食环节推出了“红楼梦宴”,大家到了我们千山的大观园景区,可以品尝到贾府的“松鼠鱼”,可以品尝到刘姥姥的“茄鲞”,可以品尝到大观园的“元宝虾”,满满的一桌都是红楼梦元素的红楼梦宴,这应该是美食带动旅游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千山的周围还有一个4A级的景区是叫老院子景区,老院子景区的美食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第一个就是铁锅炖是东北的特色美食,代表性的有铁锅炖大鹅、铁锅炖鱼,还有山鸡炖蘑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在老院子景区里面,第二个可以选择的美食就是里边有一个花园烧烤餐厅,打造了一个江南水乡的场景,游客到这个花园餐厅可以在水边坐上木船,欣赏实景演出。在吃东北烧烤的同时,卷上我们鞍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码头干豆腐,可尽情享受惬意人生。老院子景区的第三个可以选择美食的地方,就是它有中餐厅。中餐厅里边代表性的有卤水点豆腐,吃的拌豆腐、炖豆腐、腐竹这些豆制品系列都是卤水点的,而且是现做出来的。里边还有用35味的中草药炖制的非常鲜美的砂锅鱼,这是老院子当中的第三个美食场景。第四个选择就是吃火锅。一种有非常正宗的川菜火锅,还有就是满族的铜火锅。铜火锅里边它的汤底用的是我们鞍山的乳酸菌发酵的酸菜锅底,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除了刚才介绍的老院子有4种选项和红楼梦宴以外,到我们千山周围还有一个韩园景区,在韩园景区游客可以品尝到非常正宗的韩式美食。在海城牛庄馅饼店,还可以品尝到我们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庄馅饼,这也是进过中南海的美食。真诚地欢迎全国的游客来我们鞍山赏美景,品美食,尽享美丽人生。吴丰林:去年开封获得了“中国美食旅游标杆十城”称号,青岛的劈柴院获得了“中国美食旅游标杆十街”,现在是同一个问题抛给两位领导。因为这个“十城十街”包括“十企”是我们面向全国游客的投票评选出来的。请回答如何在美食旅游发展过程中收获到游客的高认同度,给大家分享一下。周振:很高兴从青岛来到大连,青岛其实跟大连的底蕴相似。我们现在运营的项目叫“青岛劈柴院”,这个项目有近百年的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在做整体的改造。运营的时候非常不容易,也摸索了一些经验,今天从方法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们在做整个劈柴院项目之初,其实对于整个定位做了重新的调整,因为之前对于劈柴院大家的认知它都是一个景区,景区运营有利也有弊,它的利益就在于它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但它的弊端就是景区对于游客来讲,我这儿的产品定价高,品质可能还有一些不合规的这种担忧。所以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和平台公司就经过一系列的商讨,结合城市更新的项目,把整个市南区的资产进行重新盘点。盘点之后在平台公司下面成立了11个板块,这个板块对应的就是我们所有的旅游的要素,像吃、住、行、游、购、娱等等,包括多媒体的推广宣传活动。“吃”这个板块,我们做了两个动作,第一个就是把所有我们收回来的这些资产,全部都以自由化的方式来做,我们用了“五个统一”的这种方式来进行管理。第一个是统一管理,第二个是统一收银,第三个是统一结算,第四个是统一采购,第五个是统一品质以及定价。用这种方式来提升我们现有的旅游服务的品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游客的评价得到了显著提升。另外就是对整个市场,我们也进行了深度大量的调研,因为整个市南区片区,我们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能达到1000多万,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夏季人流量会非常大,冬季基本上人流量很少。因为它跟大连一样是一个滨海城市,冬季比较湿冷,所以我们在冬季就转换了一些策略,通过一些夜市市集的活动,把整个区域以本地市场作为定位,冬季保证达到一个盈亏平衡点。这是我们对于整个品牌院来做的一个管理的动作。这里面其实包含了我们直营的这些商户,也包含了我们新加盟的这些商户。我们公司也成立了美食协会,它主要对于整个区域美食都要进行评估评价,作为定向的考核,便于对商户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之下,又孵化了当地很多的本地美食,这是我们采取的第二个动作。我们计划是三年之内,孵化50个直营店,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结合当地的特色的美食进行孵化。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新做了一个奶茶品牌店,这个奶茶品牌是以崂山绿茶跟我们的奶茶结合的方式,它代表了青岛的一个新的奶茶消费赛道。在绿茶的选择方面,崂山茶到底是选择什么样的茶,选红茶是选绿茶还是选哪一个季节的茶,最后选出相应口味非常适合市场的需求。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最后我们会有这种直营品牌店的这种形式,把我们的餐饮品牌以及服务做得更好。张英俊:很高兴受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邀请参加此次圆桌研讨。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开封在美食旅游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东北不太一样,开封属于中原地区,属于内陆地区。我们到这边来可能要吃海鲜,但是到中原到开封,只能吃河鲜了,比如说著名的黄河鲤鱼。刚才吴所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也非常大。开封的旅游也好,美食旅游也好,一个城市要成为旅游城市,要从旅游城市走向城市旅游,美食只是一个方面。在旅游城市建设上,开封主打的牌子是宋文化,这是我们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牌。开封一方面有景区,一方面有演艺。景区这块,开封城本身不大,3A级以上景区有17家,主打宋文化牌的有14家,占比82%,就是八成景区都在做宋文化。从演艺来讲,我们17家3A以上的景区在做旅游演艺的有11家,占比65%。现在开封每天上演的大小旅游演艺近500场。结合到今天这个主题,在吃的方面,在做美食旅游这块,开封也不例外,首先主打宋文化牌。大家认识开封,知道开封,知道东京汴梁,因为1000年前的北宋是开封最辉煌的时期,《清明上河图》也好,《东京梦华录》也好,《千里江山图》也好,这些都与开封有密切关系,所以宋代是一个巅峰,我们要做。除了打宋文化牌以外,我们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牌就是“豫菜”品牌,就像我们东北主打辽菜,豫菜与开封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豫菜品牌是因为从元以后或者是从南宋以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开封做河南省的省会700多年,所以这个省会文化也是开封非常重要的品牌,这个导致结果就是什么呢?开封是豫菜的发源地。所以我们在做美食旅游的时候,主要就打这两张牌。要说美食旅游具体怎么做,我们最主要的理念还是“主客共享、主客共建、主客共乐”。这些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特色美食与景区、街区和社区,还包括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结合和联动。我想小点切入,简单讲一下。第一个,主客共享。大家到开封去,体验美食的一个点就是夜市和小吃,体现了主客共享的概念。开封的夜市它有上千年的传承,因为北宋东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夜市的城市,然后传承下来之后,说句实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有三四十年这个时间中断以外,其他的时间夜市就是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外地人来不来,本地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大家都习惯去逛夜市、去夜市吃小吃,这是一种生活方式,风雨无阻。上千年的传承,基于这样的背景,就使得好多人到开封,他也想体验一下本地人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就融入这个主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里。所以这块我觉得开封夜市也好,小吃也好,它在美食旅游方面就充分体现了一个主客共享。当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的鼓楼夜市,2019年被评为“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之一。主人享受生活、客人参与体验,夜市是主客共享的一个角度。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主客共建。所谓主客共建,最典型的体现是最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红夜市,就是老河大西门夜市。省内省外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小红书、B站、抖音等社交媒体比较火,它符合所有的网红城市和网红夜市出圈的逻辑。就是“特色美食+年轻人+网络传播=网红夜市”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河南大学在开封有5万多师生,学生的日常美食消费需求非常大。有需求就有供给,所以在河大的西门,就逐渐形成了200多米长的美食街道。大学生们要吃夜市,要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体验完了之后,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分享,喜欢随时用手机分享日常。这样,河大夜市就慢慢就火了起来,吸引了一些知名的网红博主去传播,出名后又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消费。其基本逻辑是,以美食为吸引点,通过特定群体(大学生)自发传播、本地发酵、网红直播、扩大影响,吸引更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再通过体验分享,逐渐让大河大西门夜市破圈走红。地方政府就顺势而为,把它批准为一个新的备案夜市,变成我们的第17个上规模夜市,纳入规范化管理。现在这个夜市不仅有本地特色小吃,还有很多外地特色美食,在网络上热度一直很高,很多外地游客就是冲着这个夜市到开封来的。主人发现、主人分享、客人体验、客人分享,政府顺势而为,共同造就了一个新的网红点,这都体现了一种主客共建的理念。第三个,主客共乐。也是围绕这个夜市做文章。我们是把这个夜市和公共文化和非遗融合到一块进行了尝试。文旅融合之前,文化是文化,旅游是旅游。文化上有个公共服务项目叫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这其中有一个文化惠民项目叫“欢乐周末”。之前“欢乐周末”这块是由政府买单的,演一场补贴多少钱,一年演出几场补贴几场。过去不考虑这种市场效益,我演了就演了,能有多少观众看似乎不是核心问题。文旅融合以后,我们就转变了这个思维,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要和旅游产业和非遗结合到一块,然后我们就做了一个叫“欢乐宋·非遗季”的非遗市集,在原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欢乐周末”的基础上,把演员请过来,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演出,既惠民又拉动旅游消费。开封还有个特点就是非遗与美食重合度很高,我们262项市级和省级非遗里面,美食类的有69项,占比接近1/3。所以通过做加法,文艺演出搭台,非遗进来,尤其美食类的非遗进来作为卖点,然后我们把这个活动放在10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来巡回展演,把它做成一盘“文化大菜”。这个市集非常的火。去年搞了20多场,其中有一场在开元广场,不大的空间当天客流量突破10万,央视频在现场直播了一个小时。今年还在持续搞,现在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式。不少外地游客都是慕名要去赶非遗集市,去享受美食、感受氛围。文化搭台、非遗唱戏、旅游受惠,既给市民带来欢乐,又给外地人带来快乐,文化惠大众,它体现了主客共乐。所以我说,从传统美食夜市、到河大网红夜市,再到非遗夜市,开封的美食旅游共享共建又共乐,真正实现了文旅融合。当然这里面最终体现了它的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基因,就是传承下来的夜市和美食,得益于也感恩于这个,使开封文旅得以创新发展。最后,欢迎大家到开封吃小吃,逛夜市,品美食。谢谢!吴丰林:最后一个问题抛给高会长。大家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不是旅游。“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才叫旅游。所以说旅游要讲究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想问一下高会长,如何从美食旅游协会这个角度来对一个城市的美食品牌进行打造和市场推广?高成聪:到今天,我们大连的餐饮产业主要围绕大连的地域特点来发展,比如说我们大量的贝类产品,鲍鱼、扇贝、蛤蜊叫贝类产品,这个是原主力产品。比如说鱿鱼、海参,再就是无磷的刀鱼、鲅鱼,现在再就是藻类产品。我们大连围绕这几个主力的海洋食品去发展,实际大连的号称北纬39度,我觉得是长海县,应当把旅顺都含进来,是以38度—39度的概念。从食材的角度来定位,我们现在发展到今天,我们大连原在计划经济脉络当中是国营二商在那发展,等到市场经济的时候,大企业开始发展,星级酒店启动。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连锁企业起来了,树品牌、建文化、拉内需,用标准的规范服务于企业十分重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区域体系发展,制定大连餐饮行业信誉体系建设规范,树立目标了,品牌建设就有了。第二从标准角度来看,近期辽宁东北亚美食周在大连召开。开幕式当天,我们去的餐饮企业都是我们严格选拔出来的。因为它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食材卫生安全,都是按“达沃斯”的标准要求出厂的。品牌建设有了严格的标准的规范,比如说“百千万推动”,大连百家企业作为大连推动的单位,来带动社会的责任。千品是企业拿出的平价菜千品菜,餐饮行业作为一个代言人来推动。市政府意见提出把商务局的一条街和旅游局的长街合在一起,叫精品美食街,叫“不如见一面”精品美食街,我们各个区市县报了21个,到现在为止,现在评出了15个。第三个问题,我们现在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大连的食品深加工和餐饮业走出去。把大连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链和旅游观光的东西带出去。提升社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做品牌、建文化、拉地区,实现家喻户晓。谢谢各位。吴丰林:感谢高会长。这几天的工夫我跟高会长聊了很多,高会长是非常有想法的。整个美食周过程中,我看到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在里边。我们非常希望通过美食周,通过论坛,通过我们这样的活动以及其他的品牌构建和推广的模式,给我们大连乃至整个辽宁贴上更加浓重的美食旅游的标签。最后我总结一句话,我们对美食的追求既有对乡愁的留恋,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但更多的是通过旅游的方式对异地美食的无限追求,帮着打开味蕾、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对美食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今天这个研讨只是开启了一扇门,寄希望对辽宁的美食旅游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今天的研讨就到这里,我们再次感谢台上的几位嘉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