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戴斌 | 走向更深层度、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文旅融合——“十四五”时期我国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就

2025-10-04 字号:[ ]
2025年9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中国政协》杂志发表题为《走向更深层度、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文旅融合——“十四五”时期我国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就》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是旅游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文分享如下:


文旅融合是旅游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社会实践,文化和旅游从来就是紧密结合而不是相互分离的,人们在行程中领略自然之美,也领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拉开市场化意义上的现代旅游业帷幕,理论界先后提出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从经济入,从文化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等观点。这些观点是理论界对文旅融合的自发思考,也是对“诗与远方”的现代表达。2018年4月,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指导思想,明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方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图片

8月21日,游客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体验非遗鱼灯。暑期文旅市场火热,游客旅游体验得到提升,文旅市场焕发出新活力。(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业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擘画了文旅融合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文旅融合的现实路径。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宣传思想战线和理论学术界围绕“文旅融合”迄今为止发表了1.8万篇文章,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提供了深厚的学理支撑。

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在中央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共同作用下,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文旅融合是旅游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旅融合需要思想引领,也需要政策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均将文旅融合作为重要发展任务。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等政策文件。党和国家关于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凝聚了融合发展的社会共识,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能。“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文旅融合的显著标签,绍兴的研学旅游发布会、合肥的科创研学营、澳门的国家营地计划,正在成为文旅融合的理论策源地和实践创新地。

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新局面、企业竞争力和游客满意度持续上升的新成效。过去五年,各级党委和政府陆续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旅游强国提供了丰富的地方案例和实践样本。2023年3月25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和发展指标。2025年6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提出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的方向思路。2025年6月10日,甘肃省委宣传部和文旅、文物等部门联合发布《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五大样板”的目标。长江、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有序推进,川渝合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故宫博物院统筹推进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四大愿景建设,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印象”“又见”“只有”等系列旅游演艺、《长恨歌》等大型实景演出,以及音乐会、演唱会和博物馆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祥源文旅与海昌海洋公园资本联姻,重塑了旅游市场竞争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投资机构、旅游集团、各类经营主体稳步导入新质生产力和人文经济新动能,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和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将文化旅游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面对“十五五”旅游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既要围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数据分析,也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意义、理论价值和发展成就进行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研究,对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理论内涵、指标体系、国际比较、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地方调查和政策研究,为旅游工作和产业发展提供靠得住、用得上的理论成果和智库支撑。要动员全国学术共同体和理论界的全部力量,加强文旅融合的原创性概念的学理阐释、体系建构和实践转化。在总结文旅融合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重点推进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当代旅游需求,尤其是散客旅游市场与承载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自觉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共同价值引领现代文明创造。推动新时代旅游理论的国际化传播,重点加强文旅融合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的学理化阐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外讲好文旅融合的中国故事。




作者 | 戴斌

责编 | 刘鑫

来源 | 《中国政协》2025年第18期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