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 已经发生的、正在经历的、即将到来的 ——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业
    2020-11-16 16:36:54     字号:[    ]
   近日,戴斌院长先后应邀出席在杭州、上海举办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及“中国-亚非旅游航空论坛”,并做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一、已经发生的:空前影响与有效应对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旅行业的影响是空前的,直接导致2020年国际旅游业断崖式下降。第一季度,全球96%的旅游目的地实行了出行限制措施,90%完全或有针对性的关闭边境。春节期间,中国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精神,及时将旅游市场政策从“繁荣市场、保障供给”,调整为“停组团、关景区、防控疫情”。受此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旅行人次应声下跌,国际游客人数在4月份降至最低。随着一些国家和地的疫情防控效果的显现,国内旅游市场从5月开始逐渐恢复。中国从3月14日就放开了省内旅游业务,5月1-5日的劳动节假日旅游接待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了53.5%。两个月以后,中国进一步恢复了跨省旅游业务,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好转。受各国各地区疫情防控效果影响,旅游市场复苏的节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早防控、严防控的国家和地区市场也是早复苏、快复苏,迟防控、松防控的国家和地区则是晚复苏、慢复苏。中国10月1-8日国庆节假日,共接待6.37亿人次的国内游客,同比恢复了80%。“世界忙着游行,中国人忙着旅行”。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国内市场复苏较快,但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的收缩,还是显著影响了国际旅游经济,特别是东亚东南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国际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图1:2020-2019国际游客人数(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2:2020上半年各地区国际旅游业变化(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最初的慌乱和焦虑之后,旅游业逐渐恢复了镇静,在参与抗疫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自救和行业互助工作。6月份以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都不同程度走向了复工复产复业。传统的旅行社、酒店、休闲娱乐业开始聚焦大众日渐增长的本地休闲和近程出游服务,新的产品和服务被创造出来,比如上海春秋旅行社的“城市微旅游”、中旅旅行的“国际品质国内游”、携程旅游的“直播带货”、开元旅业“郊野微度假”、新加坡航空和樟宜机场联合推出的“无目的地飞行”、阿提哈德航空复航中国,推出全新健康及卫生计划。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文化创意和科技应用成为疫情期间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自我修复和研发创新动能开始集聚。



图3 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地区旅游业的影响(数据来源:UNWTO)

   在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扮演了积极有为的角色。基于权威数据的政策研究、趋势研判和信息发布,有效避免全行业的蔓延性恐慌。UNWTO针对如何应对疫情导致的旅游业发展危机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旅游危机委员会(GTCC)。中国政府在联防联控机制下,连续召开部长办公会、新闻发布会,并授权专业机构发布数据、召开专业座谈会,对于及时稳定行业信心、凝聚发展共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持续推出和综合作用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比如暂时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为旅游企业提供货款贴息、减免税收和保险等,对于旅游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有力支撑。特别是面向可持续就业开展专业培训,最大限度地留住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只要土地还在、人还在,少了一年半载的收成,没什么要紧的。各国政府还及时发布旅游业重启以及国内旅游恢复一揽子计划,让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始终处于可控可视的状态。在此进程中,政府也在持续完善旅游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过去的十个月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旅游业的应对是有效的。我们失去了一时的市场,也收获了宝贵的经济,更聚集了战胜危机的勇气和能力。

   二、正在经历的:恢复信心与积聚动能

   纵观历史,旅游业一直与危机相伴,但从未倒下,每一次成功的应对都是经验的累积,每一次经验的积累都让旅游业变得更好。正如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那样,Man can be destroyed butnot be defeated(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被打败)。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危机一次又一次降临,文明也一次又一次在战胜恐惧中发展。每天都会有生老病死,我们会慎终追远,但是没有人会守着悲伤,任由恐惧磨灭生活的勇气。相对于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做事情,比承担风险去做正确的事情似乎更容易,但是困难和挑战面前,人类最需要的还是砥砺前行的智慧。自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旅游业以及政府、业界和社会之间都在为旅游业的繁荣和振兴相向而行,全球旅游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一致。世界各国政府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相向而行的措施以托底线、谋振兴,为国际旅游业的复苏与振兴储备动能。

   新冠疫情虽然暂时对旅游业的收入、游客人数等造成影响,但是随着疫苗研发推进、公共卫生措施的正确应用,疫情在得到缓解的同时,早期恐慌、焦虑和不知所措,开始被理性、从容和积极应对所替代,旅游消费信心开始稳步恢复。这是我们战胜危机,迎接未来挑战最有力的基础力量和最可靠的保障。我们注意到,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谨慎地放松了旅游限制。中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0.7%,共接待国内游客19.33亿人次,已经恢复到去年的42%,第四季度城乡居民出游意愿已经恢复到去年的同期水平。目前,中国正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的同时,系统谋划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方略。

   受市场回暖和政策效应的影响,旅游产业振兴的传统动能正在恢复,创新动能正在显现。目前,旅游业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优选领域,科技进步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特色文化催化旅游业态创新,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疫情以来,依托巨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部分出境旅游需求转向国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夜间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周边游和康养旅游市场加速升温,中近程旅游市场触底反弹更加明显,国内旅游市场则运行于“先旺丁,后旺财”的良性轨道之上。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新基建和教育培育领域的发展也在有力助推旅游的筑底回升。持续优化的签证政策和普惠制的旅行补助政策等效应正在释放,并正向推动旅游业的复苏与繁荣。

   除了入出境旅游市场以外,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可能会走出W型复苏轨迹。从中国的情况看,U型将是大概率事件。

   三、将要来临的:市场变迁与产业重构

   人们对美好旅行生活和文化休闲的向往程度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了,但是从来不会因为疫情或者其它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而消失。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消费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散客、定制、自驾游成为主流。为此,我们要保持发展信心,加快以构建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发展格局。理性引导周边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费趋势,让旅游休闲更加深入地嵌入到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

   从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来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还没有减缓的迹象,放开入出境旅游市场还没能成为外交、移民、海关、口岸和旅游部门的政策选项。我们也注意到有邮轮公司提出的“无目的地航行”“技术性停靠”,有旅游推广机构提出的“旅游气泡”构想,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尚不具有正式实施的条件。我们需要做的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序推进国内地区间的中远程旅游,及早谋划入出境旅游市场并为之做好政策储备,并做必要的压力测试。在恢复国际旅游市场这件事上,可以暂时没有时间表,但是不能没有路线图。

   受休闲消费和旅游市场的影响,酿酒体验、博物馆参观、体育赛事、室内就餐和娱乐等,都需要重新设计以服务更小的旅游集体为条件,满足更多户外活动和因社交距离而受限的需要。餐厅、酒店、机场以及公共空间开始普及无接触式服务和电子化支付,机器人的使用变得更广泛,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更高。传统的世界旅游发展格局正在重构,全新的世界旅游发展体系正在形成,多边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在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环境、研发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旅游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成为国民大众的美好生活选项,旅游者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入目的地的日常生活场景,旅游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受传统边界日渐消失和创新动能快速聚集的影响。经此一疫,旅游业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了,我们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小康旅游的新变化,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各国各地区,政府和业界,都要加强经验总结和成就梳理,凝聚发展共识,为全球旅游业繁荣振兴提供思想动能和政策支撑。

   为了人民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更加自由地行走,更是为了全人类的旅游权利,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旅游业研判形势,凝聚共识,相向而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和卫生、移民、安全部门及时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尽早消除暂时的旅行限制,协力共促全球旅游业早日复兴。公共和私营部门要深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引导旅游业走向繁荣、绿色、开放、共享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网站管理: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2021001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