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在纪念建党八十八周年主题党日暨中国旅游研究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9-06-29 09:26:55     字号:[    ]

    2009年6月28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戴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纪念建党八十八周年主题党日暨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做重要发言,全文如下:

服务产业、报效国家,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稳步推进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思想库建设

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八周年,也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研讨学科建设这样一个事关研究院发展战略的重大议题,我想无疑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次会议召开,无论是在前期方案的准备、主要议题的确定,还是有关学科建设的重大原则,都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杜江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刚才同志们都谈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下面我想就建院一年来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研究院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与行动框架、旅游学科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法、院所定位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几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不妥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
    一、建院一年来的成就与经验
    2008年6月6日,这是一个在研究院发展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国家旅游局领导、各司室、直属单位和协会主要负责人同志的共同见证下,邵琪伟局长和张希钦副局长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标志着研究院正式成立了。从那一天起,在局党组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不断成长,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请允许我做一些简要的回顾。
    首先,坚持报效国家的“政府智库”建院方针,成为局党组决策的战略支撑点之一。研究院是在吴仪副总理的亲切关怀,国家旅游局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根据杜江院长的指示,为局党组的中长期战略决策提供学术支撑,为国家旅游局的政策制订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一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了《旅游内参》26期、《信息快报》35期、《旅游要闻》1期,为局党组中心组做专题讲座1次,并承担了若干专题调研任务,部分成果已经转化为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初步形成权威智库的雏形及思想具化的形态。
    其次,坚持“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指导方针,在为中国旅游业界提供专业学术服务的同时,努力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中国旅游产业服务不仅是研究院的建院宗旨,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必然要求。一年来,我院研究人员结合科研项目和专项任务先后到各地调研60余人次,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各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委托的研究课题15项。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系统”为平台,《旅游经济蓝皮书》为中心,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国饭店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等为支撑,以专题研究报告为创新点的面向旅游业界的成果体系。
    第三,坚持以基础工程为支撑的学术创新,努力构建学术高地,通过会议、立项、评奖等途径影响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宏观走向。一年以来,研究院先后出版了《中国旅游研究三十年》、《中国度假饭店的市场环境与成长战略研究》等专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篇,成功举办了首届旅游科学年会,顺利完成首次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任务,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和成果发布会,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第四,坚持开放研究、整合资源的办院宗旨,为官产学研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的旅游学术对话构建机制。在杜江院长的直接倡导下,研究院在建院之初就组建了由9位知名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其中包括2名外籍委员和6名国内其它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委员。聘请了中国旅游学术的奠基人申葆嘉教授为学术顾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我们还建立了昆明分院,正在实施第一批院外研究基地的试点工作,初步搭建了开放办院的发展格局。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应当说我们还有不少成就与经验可以总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细数了。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建院时间短,人员少,新人多的原因,研究院还面临着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基础工程薄弱,学术方向不稳定,也不鲜明,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进展缓慢,带有原始创新性质和思想创新的学术成果较少,国际范围性的学术声誉和产业影响力弱,等等,都需要我们群策群力,下更大的力气加以解决。可以说,相对于局党组的要求和产业界、学术界的期待,我们才刚刚走过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研究院的发展环境、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研究院自2008年6月成立以来,依托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产业界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要建立一所令人尊敬的思想库,只是针对政府主管部门的阶段性决策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专题性质的对策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以发展思想为核心的理论创新,基础扎实、逻辑建构的学术范式,方向明晰、相互支撑的学术团队,连续出版的标志性成果,国际国内广泛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这些作为旅游专业思想库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才是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没有实际参与一个思想库由新生到成长和发展壮大的过程,特别是学术机构的运作与管理经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边实践边总结的过程中摸索着前行。因此,科学分析和系统把握研究院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尽快确立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1、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机构的主要类型与战略态势
中国的旅游学术研究是与产业发展实践同时起步的,由于产业边界的不清晰和库恩意义上的学科范式的不成熟,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进入这一领域。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始关注中国的主题,开始同本土的学术机构争夺产业资源和学术话语权。
    首先,国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直属和关联的研究机构是旅游研究的传统主体。这部分机构开展旅游学术研究的时间较早,影响力较大,其优势表现在:或者拥有人才优势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或者拥有产业发展实践和行政资源支撑。曾经有一段时间,高校和科研院所市场化导向的现实主义色彩比较深厚,现在则有回归的倾向,强调教学和科研的学术理性,强调专业基础建设,也愿意以自己的学术资源为社会服务。这部分机构,特别是那些综合性大学在基础理论建构、规范的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与这类机构,特别是高校的关系把握方面,我看是合作大于竞争。我们不能与它们直接竞争,而是要用好依托国家旅游局的资源优势,更加广泛地团结他们,引导他们在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为中国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
    其次,一些非传统的旅游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大部委所属的专业研究机构,也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旅游政策研究、旅游发展专题研究,甚至直接介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策划、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项目咨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影响力。他们拥有更为有利的行政资源背景,在一些高层次的大项目承接方面,往往比我们更有优势。与他们的合作中,我们要用好其与高层沟通的渠道,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一切通过统一战线”,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把研究院变成他们的一个工作站或者高级劳务人员输出基地。
    再次,国际范围内依托于高校的学术机构、专业旅游学术机构如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行与旅游协会(WTTC)、亚太旅游协会(PAT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旗下的学术组织,还有一些国家旅游管理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如韩国观光研究院、法国旅游研究院等,甚至包括浩华、华盛、阿特金斯、WATG等商业性的研究机构,也包括更为广泛范围内的商业机构、媒体和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它们也都关注到中国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并且分别针对不同方向进行追踪研究,正在争取或者已经部分取得了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方面的话语权。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机构还会对中国投入更多的学术资源,并将成为正在成长中的研究院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成为西方的学术殖民地,而是要以开放的心胸,专业的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出我们更多的声音,形成更强大、更广泛的影响力。
    2、必须紧紧依靠旅游产业,把专业思想库作为战略方向
    研究院的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在科学研判我们的发展环境和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凝练旅游学科的学术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范式,打牢学科基础,构建学术平台,稳定研究团队,培养学术梯队,通过出版重大标志性学术成果以及系列年度性研究成果,经过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不断提升研究院的学术声誉和产业影响力,把研究院真正打造成为令人尊敬的思想库。
    正是基于对最高纲领和建院性质的把握,院长办公会才批准了研究院的中长期目标,就是本着“政府智库、产业智源、学术高地”的原则,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中国旅游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国际知名的旅游专业思想库
    近期目标是,围绕国家旅游局的重大工作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一批有突破性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用3至5年的时间将中国旅游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研究机构
    应当说,院长办公会批准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是切合院情,也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中长期目标,提的很好。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愿景,需要凝聚组织全体成员奋斗方向。我们不是教学机构,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商业公司,而是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库。到这里来的同志必须认同这一理念和目标,如果你是想升官发财的,说实话,研究院不是适合你呆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是想找到一个平台,把自己的才情和努力贡献给旅游产业,贡献给我们的国家,那我们就是同志。
    三、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 
    人是有思想的,行动是思想的具体化。相对于通常意义上以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的组织而言,我更看重于组织成员之间思想上的认同。对于研究院而言,统一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是我们的建院之基。
    1、忠诚组织使命,坚持服务产业和学术报国的理想
马克思说,思想如同闪电,只要它刺向地面,就会引起地壳的剧烈运动。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父老兄弟,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的才情和奋斗。“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为此,希望大家要修身养性,要认真读一读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蓍作,也要认真掌握党和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机构,我们是直属于国家旅游局领导的专业思想库,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立场、自己的价值取向。为此,我希望全体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都要有忠诚感,务必牢记我们不是单纯做一般性的对策研究,更不是做商业咨询的公司,而为一切所为都是为了中国旅游产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大家都是从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要成为只在纸上画供求曲线的所谓学者,要记住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建议大家抽时间读一读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也可以读一读我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我们的思想是要影响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旅游产业的业情,只会跟风,卖弄一些教科书的术语和原理,而不屑或者不知道怎么解决中国旅游业的现实问题,那怎么行!
    为此,我们要努力加强研究方法的完善。遵循旅游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要以丰富的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综合运用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也就是说,每一位同志要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做研究,要言必有据,不能拍脑袋。我们是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多数同志尽管博士毕业,但还是学术江湖的新人啊。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拍脑袋,而是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我还想提醒同志们,一个优秀的学者,要有静、净二气,千万要戒浮戒躁。年纪轻轻的,就老想着“出名要趁早啊”,没什么好处,也是不可能有大器,成大事的。
    3、了解受众,尊重受众,坚持寓逻辑理性于感性理性的表述风格
    我们的研究成果是要给人读的,让人听的,所以必须要了解受众,尊重他们的接受方式。一篇优秀的学术文章或者研究报告读下来,应当有逻辑的美感。内在的逻辑理性、读者能够听得懂,也愿意听的语句。古人作文,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思想、逻辑、方法和文采俱备的文章才能让学术界和业界所接受,才能够流传下去。有一次在镇江考察,在江边的一个旧书摊上偶见两个很熟悉的同行的著作。两本书分别是关于旅游学概论和旅游规划的专著,原价分别是14元和21元。十年不到,摆到旧书摊上,分别标价2元一本。估计和老板侃侃价,两本3元是没有问题的。不禁相视莞尔:要是买下来,连同价签一并送还作者,不知作何感想?所以,文章千古事,下笔须得慎之又慎,发表更得万分的小心了。
    4、开放建院,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人才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旅游产业,也是要为中国旅游产业服务 的。为此,我们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可以吸收的思想和方法,要培养国际化的研究视野,不能封闭地做研究,要在开放、融合的环境下开展研究工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坚守并构建主流的价值观,以开放的心胸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但是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学习层面,还要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最宝贵的,学术团队是研究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科学架构和牢固稳定的学术团队,研究院的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因此,要搞好学术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是“管”,更要做到培育和信任,要给年青人充分的发展空间。
    5、要多读书,坚持不懈地增强研究人员的学术底蕴和人文厚重感
    我们鼓励研究人员多读书。一是读一些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相关书籍,培养基本的技术思想,掌握基础研究理论。二是要读泛旅游学科的书籍,形成多领域的知识支撑以丰富和激发旅游学术思想。三是要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塑造博大宽广的思想境界和情怀。还要深入学习了解产业发展和政府运作实践,解决沉下去的问题。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姿态投入到旅游学术研究中去,必定能够创造出一批富有实践内涵和思想高度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多与学界、业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获取最新的学术思想、研究动态和产业发展数据,持续充实研究院思想库的建设。
    6、强化平台建设,坚持完善学科建设的组织保障
    要想成为一个有生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机构,研究院必须能够不依赖名家学者,形成客观存在的核心竞争力,即数据库。现代社会科学研究强调定量研究,而我们的数据库建设要做成有生命力的思想库,就是只要有我们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支撑,任何人都可以形成兼有权威性、时效性以及科学性、规范性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院要建立一种稳定的对外合作机制,处理好与各级政府、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数据库建设能够获取长期稳定的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持奠定基础。
    研究团队是研究院的立院之本。科研管理部、学术推广部和行政部作为研究院的三个行政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配合研究团队建设,为研究团队的发展创造条件,尽力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四、院所定位与人才培养 
    从刚筹建时的两三个人,到成立时的七八个人,再到现在的二十多人,可以说,我们的队伍正在一天天地壮大,组织也在一天天地完善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规范,各个所的建设重点是什么,如何建设,需要逐渐明确下来,这样才能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下面我想就研究院现有各所的学术发展目标与重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1.政策所: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
政策所的主要服务对象应当定位于面向各级政府主管旅游的领导同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旅游业务机构。一方面,以国家旅游局为核心的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会下达一些研究项目和专项任务给你们。以后,研究院凡是接到类似的研究任务,原则上会交由政策所完成。你们也要主动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积极主动地提供相应的学术思想和政策设计。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是不限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形势分析、产业政策的前期研究、制度创新的评价、阶段性的工作思路以及行业标准。你们要围绕上述任务,相对独立地开展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设计、制度评价和创新研究,及时有效地为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思想和成果支撑。
    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为主,兼顾学术专著、论文和专题文章。现有的标志性成果为《旅游经济蓝皮书》,以后要相机扩展。
    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和比较分析为主,兼顾定量研究和案例分析。
    2.产业所:产业影响与方向引领
    产业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行服务商、旅游住宿机构、旅游景区(点)、航空公司为代表的旅游商业机构。还要重点关注旅游新需求和新业态。任何商业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是需要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也是需要寻找他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的代言人。有时候这些需求是明确说出来的,也有没有说出来,但是客观存在的。你们要密切跟踪产业动态,及时主动地为中国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建言献策。企业是现实的,也是理性的。只要你们真的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是会认同你们,也要支持你们的。转型和发展中的旅游大国为我们从事旅游产业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产业环境。大家要珍惜这个机遇。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产业及不同行业的规模、结构与绩效,发展态势与业态创新,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与运营策略,资本市场与产业之间的互动,还要关注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产业的影响,以及旅游的现实诉求。
    研究成果以分行业的年度发展报告(饭店、旅行社、景区、会奖、新业态)为重点,逐步开展企业咨询与顾问类的研究活动,结合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机制、游客满意度等连续性的项目,建设并完善旅游企业案例库和产业发展数据库。
    研究方法以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强调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
    3.区域所:区域旅游发展与产业规划
    区域所的服务对象重点放在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进入旅游领域的大型投资机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关注不仅仅是旅游市场的促销和旅游项目的开发,相对于这些技术层面的工作而言,他们更加关注旅游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关注本地区在全国旅游经济运行格局中的地位。你们要及时总结区域旅游发的经验与模式,有效指导地方旅游产业的战略设计。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非传统的旅游运营机构进入旅游领域,他们在前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区域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研究机构的介入。对此,你们既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更要有自觉的制度创新意识。
    主要研究领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基于对地理学科、空间概念的把握,结合区域经济理论,着眼于区域旅游业的开发规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与大型旅游投资项目的跟踪研究。
    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学术专著《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系列丛书为主,逐渐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案例库。
    研究方法以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旅游规划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主,倡导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4、国际所:了解世界与提升中国
    国际所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际旅游官方组织、各国旅游行政机构与促销组织、国际旅游行业协会、国际旅游企业、国外驻华大使馆及旅游组织的驻华办事机构等。一方面要提供他们所关注的中国旅游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数据、信息和政策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向国际旅游界传递中国的声音,通过你们的努力尽可能地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同时,还要满足政府主管机构和旅游业界对国际动态的了解,要及时提供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产业动态。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关注各级各类国际旅游组织、官方机构、行业协会、大型国际旅游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跟踪研究它们动态,发布的信息和研究报告;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影响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学术领域的合作研究,要提出基于中国立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在此基础上,还应涉及对旅游服务贸易、海外促销和港澳台事务的研究。结合出入境旅游的年度报告,建立和完善国际旅游数据与信息资料库。
    研究成果以《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评价报告》等年度报告和阶段性的专题报告为主,兼顾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际项目。
    研究方法以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等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为主,强调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之上的定性研究。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我们还要坚持和完善《旅游内参》、《信息快报》、《旅游要闻》等时效性较高的研究成果,保证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广泛提升。总之,四个研究所的建设都是为研究院形成思想库这一核心发展目标而集聚努力,各研究所应在日常研究工作中及时沟通,相互合作,使研究院切实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科研团队到行政部门,研究院的整体队伍年轻,有知识,有朝气,有着无限的未来。在研究院成立初期,第一批研究人员进入的时候,我要求每个人提交一份个人发展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你们的思想动态大体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点,并不是进入到研究院这个平台就高枕无忧,面对来自官产学研各方面的强烈现实需求,你们肩上的担子将变得更加沉重。我期待同志们能够充分树立自觉意识、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成为研究院建院目标的自觉践行者。
    希望你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引导产业,真正成为研究院影响力的构建者和传播者。为此,我愿意成为你们的同路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中国旅游产业的繁荣,为人类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而努力。
    五、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从目前研究院的发展来看,对策研究重于学术研究,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建立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的学术底蕴还不够丰富,我们要加大力气强化研究人员的科学素质、研究能力和人文底蕴。技术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研究院的立身之本应该是技术层面之上的思想,通过思想的培养引领未来发展。比思想更高的是人的情怀,我们要立足于整个国家的国情,站在国家繁荣、全球文明演化的高度思考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一个综合的权威的专业思想库,构建并坚守人类共同的主流的价值观,
    1、建立并完善内部学术交流制度
    一是要开展双周学术报告会制度,院内研究人员(个人或集体均可)就当前旅游经济形势、现实热点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组织邀请院外专家进行讨论和评议。二是要执行研究项目的内部结项制度。不管委托方要不要我们做结项验收,我们都要组织内部结项程序。这样做可以集智集力,让研究报告的学术水平得以提升,更可以让各所和全体研究人员相互了解彼此的学术信息,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三是邀请更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开展不定期的学术交流。
    2、整合外部学术力量,加速推进研究院的学科建设水平
    研究院搞旅游专业思想库建设,平台高、机遇好,但是发展经验不足,研究团队还需要磨练。因此,我们要广泛团结包括学术委员会、外设研究基地、工作站、学术顾问、企业理事会等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利用的学术力量和学术资源,为研究院获取智力支持和研究素材。等时机成熟以后,还可以探讨研究院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建立制度性的人员互派制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学术思想权威、研究基础雄厚的一流研究平台。
    3、加强与国内研究机构和业界同行的交流合作
    与中央研究及管理机构如国务院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政府背景的政策研究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中央科研管理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国内旅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旅游集团的战略研发部门等建立交流与合作。还要探讨与有资质的高校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为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做好铺垫。全体研究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让行业知道有研究院智库的存在,将我们的建院宗旨宣传出去,提高我们的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有做到了与行业融合在一起,在为业界服务的同时引领产业的未来,研究院的发展才有希望,各位才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为此,研究院要尽快建立学术访问制度,接收国内外相关机构研究人员的学术访问,同时鼓励派出研究人员赴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在对研究人员的培养方面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4、建立正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选择国外部分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或旅游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鼓励研究人员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广泛争取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各国、各地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或者所依托的专门研究机构,以及国际旅游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等进行密切深入的学术交流。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旅游局的支持,发起组建国际旅游研究机构合作机制或者国际性的联合会。
    我们还要争取刊号,独立编辑和发行自己的学术刊物。利用研究院在各级政府、业界和学界的不断增强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具备国内乃至国际一流影响力的旅游学术阵地。
    同志们,经过这次专题研讨,研究院的学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也有了可以施行的组织架构和行动方案,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让我们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院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心沿着既定的目标,为了中国旅游研究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网站管理: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2021001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