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5)》暨2023年一季度学术成果在京发布
    2023-02-20 20:04:00     字号:[    ]

    2月20日下午,我院举办《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5)》暨2023年一季度学术成果线上发布活动,发布了《2022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5))《2022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和《2022年全国旅游景区门票预约大数据报告》。发布和研讨活动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统计调查所所长马仪亮主持,唐晓云副院长做总结发言。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新华财经、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和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线上发布活动。





    《2022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是由戴斌院长任主编、凝结全院集体智慧的科研成果,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吴羽涵代表课题组完成发布。报告指出:2022 年旅游市场景气下探,波动筑底,旅游产业景气、企业家信心、游客满意度等指标走低,旅游市场主体经营困难上升,政府托举政策和市场主体积极创新稳住了旅游经济基本面。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也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破题之年。“乙类乙管”新规实施,恢复20国出境游等政策变化不断消除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春节旅游市场繁荣奠定了市场稳定复苏的主基调,预计全年旅游市场将“稳开高走、持续回暖”。

    《2022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由数据分析所助理研究员张佳仪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80.52,仍处于“满意”水平,但是同比下降2.37%,为2016年以来的首次回落。疫情管控导致“盲盒式出游”、目的地生活共享内容欠丰富、现代旅游产品创新供给不足,是游客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2022年游客满意度下降属疫情影响下的技术性回落,疫情管控特别是一些地方存在的加码防控,拉大了游客出游预期与实际感知差距,导致游客满意度的连续性增长趋势出现技术性中断。未来需要警惕游客满意度可能出现的周期性下降风险,建议加强对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的行政指导,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典型业态、重点企业的窗口指导和市场监管。

    《2022年全国旅游景区门票预约大数据报告》由统计调查所曾甜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全年景区平均预约率为53%,低级别景区线上依存度高,高级别景区线下直销有市场;景区预约客流对疫情的敏感性强,存在“一地有疫情全国受影响”现象;客流重心随气温发生改变,气候舒适性决定客流总体流向;跨省游自然景观预约量占比最高,更多指向美丽风景。省内游主题公园和休闲度假预约领先,更多指向美好生活。

    嘉宾对话环节,我院总统计师、统计调查所所长马仪亮博士与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梅河口市旅游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涛,就旅游市场复苏、旅游市场变化,特别是不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导向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详细对话内容将专题发布。

    唐晓云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针对加速恢复的旅游业态势提出三个观点,第一,发展方式转变应该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复苏振兴的主方向。旅游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企业自身的变化,也包括人员流失、供应链断裂、市场的流失,更多的应该是来源于游客需求的变化、目的地、产品和业态的升级的需求,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二,品质提升应当成为旅游消费提振的总引擎。服务品质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第一道护城河,游客满意是旅游发展的核心,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里面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的是游客对旅游服务品质的主观感受,但是背后具体体现的实际上是政府作为、企业创新和目的地的体系优化。唯有服务品质的提升,旅游企业也才能够形成有可持续增长的竞争力,旅游产业才能构筑供需匹配和有市场需求和供给体系支撑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第三,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应当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支撑。在旅游业面临体系重构、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人才是根本。有意识主动地进行企业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的能力建设,是行业复苏的必修课,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2022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5))已刊印出版,详细内容可购书参阅。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网站管理: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2021001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