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暨2022年第一季度学术成果发布会研讨摘要
    2022-01-12 16:39:54     字号:[    ]

110日上午,我院举办《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暨2022年第一季度学术成果线上发布活动,发布了《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以及《全国旅游服务质量调查报告2021》《2022年元旦假期旅游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文旅行业事业部行业总监刘飞、深大智能智慧文旅研究院副院长陈晓华、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李秋妍、马蜂窝旅游国内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博物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敏、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项目主管戴慧慧参加了现场研讨。唐晓云副院长受戴斌院长委托做总结发言,发布和研讨活动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何琼峰主持。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新华财经、环球时报等媒体和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位参加了本次线上发布活动。主要发言摘要如下:

中国电信集团文旅行业事业部行业总监刘飞

2021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呈现较好的恢复态势,然而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反弹,恢复趋势放缓,国庆期间客流情况低于去年。游客出游距离呈现明显收缩,以2021年国庆节为例,城乡居民平均出游半径同比降幅达33.66%,本地游、周边游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挑战和压力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等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追捧。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外,各省客流数据在逐步恢复。

面对2022,在看到疫情形势的不稳定、不确定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可控状态,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改变,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支柱型产业地位没有改变。我们更要看到,在疫情的大考面前,行业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坐等花开”是扛不过去的,应该主动迎接挑战,转变产业模式,创新产品供给,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尤其不容忽视的,是现代科技与行业的深度融合。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了解和捕捉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开发和规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资源,通过5G、AR/VR等技术手段创新产品感知和呈现方式,适应疫情形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和体验场景,设计和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产品。

深大智能智慧文旅研究院副院长陈晓华

自新冠疫情发生后,文旅部推行预约制度,提倡“无预约、不旅游”,全国各景区积极落实预约制度,经过两年的预约模式推广与普及,预约制度推行效果显著,逐渐养成预约习惯助力旅游防疫工作。通过智游宝数据显示,2021年旅游预约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37%,同比2019年增长47%20217月份以来,各地疫情时有突发,智游宝商城防疫功能再次升级,推出防疫双码自动核验功能,实现在文化和旅游场所预约时对游客健康码及行程卡快速及有效核验,在预约阶段进行筛查提前劝退中高风险地区游客,降低疫情防控难度,实现旅游防疫工作前置。目前近六成的5A级景区采用了实名制分时预约(尤其是头部大流量5A景区,如:黄山、华山、黄果树、苏州园林、乐山大佛等),通过分实名时预约实现“限流、错峰”的接待服务效果,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2022年,在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景区如何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显得更为急迫,需要从两个方面重点布局与提升:一是产品与服务供给创新,满足游客需求变化。二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管理与营销能力。例如,通过景区预约平台,加强景区私域流量运营与推广,提升景区自身获客与营销能力,提升游客消费客单价,通过完善景区数字化建设与数据协调,实现景区从粗犷管理模式到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降低景区运营成本同时提升管理效率。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李秋妍

从全行业,以及景域驴妈妈集团线上线下板块运营数据来看,2021年旅游市场正在悄然发生一些的新变化:一是在疫情防控较好地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回升,但绝大多数传统旅游景区“吃不饱”。二是省内游比例大幅提高,跨省游比例大幅减少。三是以本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大城市近郊型景区,游客接待量明显好于以外地游客为主要客源的旅游景区。四是酒店民宿方面,高端特色民宿酒店入住情况良好,但很多标准化酒店入住率走低。五是沉浸式体验、重社交体验的露营等新场景、新业态火爆。

2021年,景域驴妈妈积极拥抱新变化,坚持“文旅融合、科技驱动、创新运营、IP引爆”战略,通过规投建运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产品。例如奇创旅游集团运营的广西崇左太平古城项目,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景区游客人次达到21.6万,位列崇左市旅游景区游客量接待排名第一位,成为广西新晋网红打卡地。江西省景德镇高岭•中国村和吉州吉安窑项目,借助旅游场景和载体,激活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弘扬中国优秀陶瓷文化。此外,我们还做了驴妈妈风旅阁目的地伴手礼文创项目,先后推出“我把上海送给你”“我把宁夏送给你”“我把安徽送给你”“前程似锦”等系列文创,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钟情。我们的爆品“我把上海送给你”,除了游客作为伴手礼购买之外,很多上海本地人也愿意将其作为日常送礼需求。

2022年,我们还将继续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式,作为旅游从业人员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过于悲观,更不能听天由命。2022我们文旅企业也将在主客共享的理念指引下,无论是做什么,坚持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变游客为顾客,这也是我们文旅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马蜂窝旅游国内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

后疫情时代,“人山人海”的大众旅游路线逐渐“退居二线”,文化、艺术、体育等重体验的内容也成为了旅游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在核心内涵、市场结构、游客行为、产品创新、目的地发展、融合方式、科技赋能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趋势。偏远、隐秘的小众景点成为国内高端旅游市场的宠儿,“秘境游”概念逐渐走红。马蜂窝2021“中国新秘境”榜单中,四川资阳的安岳石窟群以黑马之姿领跑榜单,甘泉雨岔大峡谷、阿西里西大草原、可汗山旅游景区、外伶仃岛等景区位列榜单前列。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旅行从过去每年一到两次的长途旅行或境外旅行,转变为如今周末也能说走就走、一年可能多达十数次的出游,旅行不再意味着远行,出门玩也需要玩得专业和深度。针对年轻人这样的新需求,会玩的马蜂窝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年轻人喜爱的“精致露营”、“桨板瑜伽”、“极限飞盘”、“地心穿越”、“招摇机车”等周末社区活动,通过在周边熟悉的空间中打造全新的场景,让游客获得新鲜有趣的出行体验。

2022年,个性化旅游规模化的时代已至。旅游企业急需转变思维和方法论,锻炼“互联网思维”和“线上营销意识”,培养更多懂得线上运营方法的新型人才。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判断未来3-5年,是“旅游产业互联网”格局初步形成的阶段。2022年,旅游业者不应只看到疫情带来的影响,而是要积极拥抱变化,从消费者全新的需求出发,在内容和产品的打造上,从简单的“抵达”走向“体验”的纵深。

博物文化创始人、董事长张敏

20202月,文旅绿码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全国博物馆预约总人数达到2.23亿人次,注册的文博场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部分景区有8685家。对于疫情常态化的博物院预约游览工作,有几点感受:一是建立一套安全的机制,我们要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也要注重网络系统的安全。安全机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安全,同时也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最重要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打击黄牛泛滥,能够给我们疫情防控提供安全的保障。二是贯彻落实标准,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包括我们参与观众调查的行业标准制定,我们希望以后博物馆在服务观众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去贯彻标准。三是非营利性经营。我们也呼吁从事预约旅游的平台更多以公益作为自己的初心,更好地能够去以公益的身份来做好服务,只有这样,个人信息才会不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得到破坏,更多起到保障的作用,而不是破坏的潜在的风险。

文博场馆包括很多文旅场所其实也是实现精神富有非常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博物馆被称为是文化的中枢,我们希望广大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经济的带头龙头企业,可以把自己企业内部的展厅和文化设施比如内部的图书馆向公众向社会进行开放。以浙江为例,浙江光上市公司有600家,浙江的文博场馆只有400家,如果这些上市公司把自身的展厅或者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成为社区博物馆,那么浙江的文博场所数量也会实现翻倍。这个就是我们在共同富裕当中实现精神富有,民营企业可以做的一些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共同参与进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项目主管戴慧慧

2021年,人民群众本地日常旅游和休闲需求提升显著。从我院假日市场数据监测来看,假日游客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呈收缩态势,广大居民休闲需求加速提升。正如戴斌院长所说的“在过去两年里,本地游和近程游为代表的“近出行、浅需求、低消费”,已经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本地人游本地”、“就地休闲”、郊区“微度假”已经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热点。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从最近课题组研究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和旅游发展项目中也发现,在江苏省11个运河沿线城市中,超过八成的城市本地旅游消费占据主导地位,本地居民消费提升显著,成为主力军。要加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休闲需求,为本地居民创造更多重新发现身边美好”的消费空间和场景,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旅游市场下沉带动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升级。戴斌院长谈到“一个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的时代正在到来。”我院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假期,游览城市周边乡村游客占比达到28.9%,较上年提升了4.56个百分点。旅游市场下沉在推动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乡村居民消费升级。在2020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花费中,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占比和花费占比均呈上扬态势,较上年分别增长了2.7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超过居民整体0.5个百分点,需持续关注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网站管理: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2021001490号-1